大学与城市共生共荣共成长。广州大学是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广州”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于2000年合并组建,有着90多年的办学传统。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广东省和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机遇,坚持面向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主动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和开放,按照内涵建设、创新引领、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的发展理念,聚焦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大学城、桂花岗两个校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设有27个学院,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69个,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4个、艺术类专业8个。
博学笃行、与时俱进。广州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强化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服务广州建设引领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担当,不断追求学术卓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广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具有学科、城市区域和国际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2021年我校大学城校区有7366名本科毕业生,我校坚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绿色渠道,欢迎广大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我校毕业生。
潮州市饶平县技工学校(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饶平校区)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与饶平县人社局联合举办的公办技工学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潮州市第八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位于县城黄冈大道尾李厝路段,总占地面积为60.5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设备先进。学校根据闽粤经济合作区和县内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开设食品加工与检验、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方向)、幼儿教育、茶艺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机械方向)、烹饪(中式烹调)等8个专业。学校与广东海利、博宇、新功、无穷、金利佳、力诚国际酒店、绿岛山庄、厦门港务、广东宋凰茶业有限公司、县培英幼儿园、汕头华兴冶金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名优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采取“1+1+1”的办学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在饶平校区学习,第二学年在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校本部学习,第三学年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毕业生依靠自身技能、县人社局“促就业”的优势,就业渠道宽、质量优、成就高。
学校目前每年招收新生超400人,主要为饶平县及周边地区初中毕业生。
联系方式:饶平县钱东镇李厝村 0768-7809068 0768-7809060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我院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江西省机械职工大学。2004年11月,江西省机械科学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院。学院现有艾溪湖、上海路、丁公路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00余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88994平方米;固定资产2.1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57万元;学院有藏书近9万种,总数近50万册;学院现有教职工520人,其中正式职工350人,外聘、兼职教职工170多人,正式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85人。学院教师有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名,江西省首席技师1人,江西省技术能手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36个高职专业。另外,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每个专业都有校外实训基地。学院目前有高职在校学生8000余人。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与广东白云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高校一起,是中国教育集团(港股代码:00839)旗下的高校。本校从2007年开始招生,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本校开设有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国际商务、艺术等7个教学系(部),17个专科专业,其中包括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与本科院校协同育人试点专业,2个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试点专业,专业大类涵盖财经商贸、文化艺术、公安与司法、教育体育、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8个大类。本校坚持“以市场为引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突出能力本位,融入职场,体现“够基础、强实践、融职场、擅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主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校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将技能大赛内化到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全过程。近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奖多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公司近年来的调查报告显示,我校在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调查中排名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
本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是未来国内最大的名校聚集地。校址座落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广州市增城区,广州地铁21号线山田站距离本校1公里,北三环高速公路朱村东出入口距离本校2公里,4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交通十分便利。校区依山建筑,环境宁静幽美。本校将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前瞻指导、工商业界硕彦支持以及全校师生辛勤的努力下,秉持教育理念,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认真办学,并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对打造人才高地、教育高地和科技高地的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出更多的专业人才,福国利民,贡献社会。
大连工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4所轻工业院校之一,原隶属轻工业部,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辽宁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大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大连工业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艺、文、管、经六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以培养食品、轻工、纺织、艺术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入选辽宁省首批“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底,学校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自主增设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程”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中心顺利通过备案,获得批准,成为全国在该领域首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45个在招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7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7个辽宁省特色专业,4个辽宁省优势特色专业,5个辽宁省转型示范专业,2个辽宁省重点支持专业,4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3300余人,外国留学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69人,教授、副教授511人,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945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荣获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1人,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6人,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近百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0人。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由南昌大学举办,经江西省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而成立的本科综合性独立学院,成立于2001年8月。建院十余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被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中国高等教育中心和知名教育媒体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十佳独立学院”、“全国十佳诚信独立学院”, 2013年3月26日,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2013中国独立学院评价》中,我院在全国297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15名、江西省第一,办学声誉日益提高,受到社会好评。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
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威海、青岛)的办学格局,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本科招生专业9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生近7万人,专任教师46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含双聘)2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2人、长江青年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2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32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9人;国家级各类平台基地2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部委级平台51个,另有大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多家直属附属医院;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学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18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能力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ESI前1‰,金融数学、晶体材料、凝聚态物理、胶体界面化学、微生物、机械、材料学、心脑血管功能修复、新药制造、中国古典哲学等学科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有些方向和领域已处在世界水平。
广东医科大学的前身是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创建于1958年,1964年升格为五年制医学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湛江医学院,1992年易名为广东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1991年获广东省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 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21年8月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总面积近2300亩,由湛江校区、东莞校区两部分组成。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5个学院(部)。2023届毕业生共6334人,其中研究生毕业生899人,本科生毕业生5435人,本科涵盖34个专业,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儿科、麻醉、影像专业)2279人。
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有 1万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4所非直属临床医学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合作教学机构遍布我省各地,形成了良好的校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恪守“立志立德、求真求精”的校训,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强校为要务,以社会服务为己任”的办学理念,立足广东,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同类先进、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崇高职业道德、强烈社会责任、深厚人民情怀,富有良好科学精神、创新素质、国际视野,具备坚实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厚实人文素养,服务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和广东省的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湘潭大学创办的独立学院,坐落在毛主席故乡——湖南省湘潭市。学院设有49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近5500人。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学科优势。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89人,62%具有高级职称,70%具有博士学位;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学院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育理念,强化应用性课程教学,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高品味做人、高层次成才、高水平就业”,全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享有良好声誉。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全国性、全省性团体奖励100余项,荣获个人单项奖励1400余项,连续三年蝉联“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赛区本科二组团体一等奖,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第十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九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湖南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特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赛区一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学院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硕士研究生考取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先后有3000余名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有100余名毕业生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院校博士学位。学生创新创业蔚然成风,涌现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
私立华联学院于 1990 年创立,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原广东民族学院)等广州地区部分普通高校的一批离退休教授联合创办。1994 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第一家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参加全国高考统一招生。
学院现设有13 个系,在校学生近万人,今年春季招生拟开设36个专业。近10年来,我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在 96% 以上,已为社会培养了近70000 名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私立华联学院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职业培训,兴办产业学院,向着职业教育的方向大步迈进。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中南有色金属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63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超过40%,二级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名,省级领军人才2名。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30余项。学院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立项共计166项,其中省级及以上项目51项,《高端蓝宝石研抛材料制备技术研究》荣获湖南省“五个100”重大产品创新项目;《现代制造业校企“跨国协同多方共赢”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目前在校生12000余人,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50项。学院与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高技能人才委托培养意向书》,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近三年毕业生雇主满意度平均为97.06%,母校满意度平均为97.43%,被评为“省招生就业工作先进高校”。
2013年10月,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南有色金属职教集团,集结中国铝业、江西铜业、湖南有色控股、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深圳中金岭南、大冶有色集团、金川集团等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组成单位,持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深圳携创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由深圳市包装行业协会主办的市属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2008年6月经原深圳市劳动局批准设立。2010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 2013年6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授予“全国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深圳基地”,12月被深圳市人社局授予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7年7月,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深圳市第一家通过该项认证的技工学校。2018年获得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1月通过省人社厅组织专家组对学校创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和申办高级技工学校的评审,成为深圳市第三所高级技工学校。
开设有电子商务(网站网店运营方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电商物流方向)、会计、市场营销、平面设计、室内设计、计算机动画制作(动漫制作方向、VR设计方向、影视制作方向、3D打印技术应用方向)、幼儿教育、计算机网络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向、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电子竞技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16个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应用、平面设计、计算机动画制作开办了高级(高中毕业三年制)班。办学特色鲜明:坚持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多个专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并开设“厂中校”,受到省市专家的一致认可;充分发挥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作用,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建校以来采用多种模式培养贫困地区学生累计达7000余人。学校与深圳、广州、东莞、汕尾、近千家企业合作开展企业员工岗前、适岗、稳岗、转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广西河池、百色,贵州毕节,广东汕尾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年培训1万人以上。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6万册,数据库48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9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890108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97.1万册。截至2021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3136人、国际学生5609人、教职工9778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31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在2022年2月国家最新公布的名单中,浙江大学及21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浙江大学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努力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1949年成立的湘北建设学院,2003年由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3003.88亩,建筑面积116.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75亿元,纸质、电子文献总量750万余册。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拥有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国防特色学科。
学校有41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十二五”以来,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877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3019项,转化科技成果198项。学校领衔研发的“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深纪录,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长期依赖,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秉承“唯实惟新,至诚致志”校训精神,大力实施“353”战略,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教师中教授300余人、副教授560余人、博士生导师190余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等10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中国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并当选理事长单位。
学校突出“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全国高校首设经济学、法学、管理学通论3门必修课程,开设了商贸英语、法律英语、法制新闻、经济新闻、司法会计、经济伦理、法经济学、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课程,同时开设法学-经济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有力推动经、法、管三大互动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人才培养特区文澜学院,在多个学院开设经济学、法学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建设成效明显。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历届毕业生均能实现充分就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70多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累计40余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党政界、学术界和商界的中坚力量。
广州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更名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就在校门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外语系、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等8个院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专业对口率约在82%左右,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整体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出现逐年提升趋势。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华南理工大学地处广州,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校园分为五山校区、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获得单位。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在全国高校首开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排名第151-200位。
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中国科技骨干、著名企业家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全国高校和广东省高校前列。2017年,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由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和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这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又一次新的探索。校区采用“中方为主、国际协同”的方式,依托学校现有优势学科资源和理工特色,与牛津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不少于20所世界著名一流高校强强联合,努力办成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新工科特色的世界一流示范校区。
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学校提出了在建校100周年即2052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学校将秉承“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的校训,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发扬“厚德尚学 自强不息 务实创新 追求卓越”的精神,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和广州国际校区建设的重要契机,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质量,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赣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赣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理工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1年的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之美誉的赣州市。学校坐落在章江河畔,依山傍水、宜学宜教,自然环境优美,办学设施先进。校园占地807.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686.45万元,校内专业实验室118个,图书馆藏书87.6万册。各个教学区域以及配套校舍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学校现开设涵盖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聚焦行业和区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以新工科为主,多学科相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3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形成了矿业冶金类、机械电气类、电子信息类、建筑土木类、电子商务类、人文艺术类等六大专业集群,打造了工程实训中心、信息计算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商科实训中心等四大公共实验实训平台,以及智能装备实验室、机器人工程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BIM中心、VBSE创新创业及商科教学实训中心、赣南客家文化数字化研究院等专业实验实训平台,力促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是2010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绿色低碳、生态环境、节能安全等相关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特色,隶属广东省教育厅。学校是在全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环保中等专业学校——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1978年)基础上成立的。2013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独立办学,2021年,学校与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实施集团办学,形成了中高职贯通的办学格局。2022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现有佛山校区和广州校区2个校区,在校学生1.3万余名。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特色办学优势,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与广东生态环境事业崛起共成长,为广东生态环境事业发展作贡献,围绕生态环境产业链,构建专业链,打造人才链,强化服务链,确立了生态环境类专业在省内领先、全国靠前的地位,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新征程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奋力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目标不断迈进,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推进生态环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工商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南朝岳麓,东顾湘江。她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管、工、理、法、文、艺等学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湖南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十三五”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全国首批百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1999年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6个一级学科入选2018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进入前10%,居全国排名第21位、省内高校第1位。
我校2021届有毕业生5676人,43个本、专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其中本科批毕业生3941人、专科毕业生227人,北津学院本科批毕业生1508人。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湖南工程学院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座落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湖南省湘潭市,目前在校学生4500余人。
学院开办的专业均为湖南工程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艺术设计、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18个专业,学生来源10个省份,95%来自湖南省。
学院秉承“锲而不舍,敢为人先” 的校训,应用湖南工程学院实施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果,坚持实践育人理念, 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建院十年为社会培养了1万多名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
热烈欢迎用人单位到我校选用毕业生!
东莞市南博职业技术学校2006年由广东南博教育集团创办,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依托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
学校坐落在东莞市南城区,南依绿色世界,东望西湖乐园,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学校教学、生活、实训设施设备齐全,建有体育馆、语音室、琴房、舞蹈室等多项现代化的室内教学场所,建有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等室外教学场所。学校还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多个实训室。教室均安装空调和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宿舍安装有空调、监控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和电梯设备。
学校现开设有护理、药剂、康复技术、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高速铁路乘务、会计事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方向)、电子商务(直播服务方向)、烹饪14个热门专业,在校学生近300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6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39人(其中在读研究生12人,在读博士5人)。高级职称教师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7%,中级职称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2.5%,初级职称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0.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9%。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成为以升学教育为品牌的高水平中职学校。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由省政府举办、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是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学校A档建设单位、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十四五”本科层次职业大学筹建单位。
学校坚持“根植化工、合作育人、创新驱动、铸造品牌”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开放型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智能控制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教学部),招生专业(含方向)34个。拥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实训基地6个;省级“三高四新”专业群1个、一流特色专业(群)9个。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700余人(含留学生),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首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连续七次荣获省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400余项,其中国家级29项。
学校有教职工700余人。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153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39项。
学校与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车天力锻业有限公司等近100家企业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特色产业学院5个,年均开展非学历培训近3万人次。近年来,累计为化工企业开展工艺优化、技术升级等项目300余项。积极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承办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30余次。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近15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6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优秀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备。下设28个教学科研单位,有75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普通本科生18700余人,硕士研究生10100余人,博士研究生2800余人,另有国际学生70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600余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25人,博士生导师605人;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多人。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构建和完善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成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汕头市卫生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3月经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合并金平职业技术学校并搬迁至新校址,拟新办汕头健康护理学院。
学校现有2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叠金工业区鮀西路;市区教学点位于中山路60号柏宝大厦7楼。学校现用地面积3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学生宿舍和大部分教室均安装空调;配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脑室、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模拟ICU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护理多模态实训室、模拟中西药房、中药标本陈列室、制剂室、多媒体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理化检验实验室、中医康复保健实训室、中医美容实训室、形体室、音乐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学科实验实训室。
学校坚持以培养“有素质,强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开展多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专业技能证书培训鉴定,有效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竞争力。
长春理工大学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光学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光电特色和国防特色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
因光而生,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学校创始人、第一任院长。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研制者龚祖同、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研制者薛鸣球等16位院士曾在校任教或学习,为学校积淀了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委、五机部、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9年被划转为以吉林省管理为主,并与国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9年,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光学科技馆——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被批准建设,由学校代建代管。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2012年,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
柳州工学院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由柳州市人民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柳州工学院”。
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总投资逾17亿元人民币,教学科研设备值总量超过1.5亿元。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建设有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等200余个实践教学平台,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185.21万册。
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柳州市政府签约理论专家、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740人,其中51.9%具有高级职称;68.2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8.38%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10个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个产业学院(标准化学院、软件学院),4个教学部(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国语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突破15000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学校各二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内10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十余项。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赛车,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车队,参与国际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获佳绩。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全国性奖项100余项。
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柳州工学院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我校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是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授权专利520项,知识产权总数排名全区33所本科院校第10位、全区同类学校第1位。根据2020年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显示,学校自然科学类以A+等级排名全国第九,工学以A+排名全国第六。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笃志勤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德为先、质为本、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5%以上,曾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广大师生正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把柳州工学院建成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学校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现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86万册,数据库48种,电子图书230万余册,电子期刊45万余册,拥有7个优势特色学科相关数据库和机构知识库平台,是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和湖北省自动化水平优秀级图书馆。
学校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不断强化学习、应用、探究、创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拥有实验教学(中心)27个,其中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近三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优秀教学成果奖3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学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艺术节”、创业大赛等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每年均荣获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他们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创业”的优良素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提升,提升办学质量,重点培养智能制造产业链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办学优势明显,办学特色鲜明,广受社会赞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成果报道千余次。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全日制公办高职学院,隶属湖南省教育厅主管主办,是国家首批“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是湖南省示范性、卓越高职院校,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
优越的办学条件
学院有东湖、马坡岭2个校区,1个产学研示范场和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超级杂交水稻生产示范与人才培养基地,占地面积2470亩。设有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以及3个对外开展社会培训、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的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构建了现代种植、现代畜牧、智能装备、食品加工技术、经营管理和信息技术6大特色专业群。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年均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约1.6万人次。
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80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195人,徐特立教育奖1人,芙蓉学者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6人,省级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8个,聘任印遇龙等专业群领军人才3名,“双师型”教师90%以上。
畅通的就业渠道
学院与华为机器、富士康、中兴通讯、远大集团、隆平高科、新五丰、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就业现状满意度、教学满意度、学生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服务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双高计划”平均水平。
人性化优惠政策
对按我院要求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和相关专业技能操作证的学生,负责推荐就业。
我院面向全国多个省招生,优秀毕业生可以报考“专升本”,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来我院深造学习。
学院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遵循“为时养器,器为时用”办学宗旨,励练“务本崇实,修德精业”校训,办学特色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正朝着“中国特色、世界水平”办学目标稳步迈进!
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属省教育厅直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依托广播电视大学丰富的网络和教学资源,致力于用互联网技术推动职业人才培养的新型高职学院。运用全方位覆盖的数字化智慧校园,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计算网络空间,在全国高职教育领域首创了“开放式高职”的教育模式。学院有着39年专科办学历史,累计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6万多名。
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高科技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泰豪公司创办的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与清华大学“省校合作”重点项目和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学校办学始于2004年,前身是江西泰豪科技专修学院,2008年设立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经过历次发展升级,先后获批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单位、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新闻传播大类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测试点牵头单位、省“1+X”证书联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牵头单位、江西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1+X”证书试点培训基地、江西省平安校园、省级大学科技园、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等,是江西省最早开始培养VR(虚拟现实)人才和首家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凭借近年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显著的办学成绩,荣获“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在校生13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校内外实训基地近200个。设有七大院系,学科专业主要涵盖了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五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各专业交叉融合,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有江西高校红色文化创意研究院、江西省文化艺术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泰豪中华文化交流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虚拟现实多人实时互动重点实验室、影视音像数字化修复升级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先后与泰豪公司、华为、腾讯、京东、完美世界、法国达高、康明斯、江西日报社等国内外著名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发展;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推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三基一核”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基本生活技能、基本生活常识、基本社交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高标准、高起点成立的现代化公办普通高等院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惠州,毗邻深圳、香港、广州、东莞,东接汕尾,北连河源、韶关,交通便利,区域优势突出。
学院占地473863.4平方米,建筑面积356800.74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水,园林交辉;青山与绿水共存,人文与自然相融。是“学在花园里,校在山水间”的绿色化文明校园,是孜孜求学、养性修为,实现职业追求和人生梦想的理想场所。
目前,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园艺技术、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宠物医疗技术等22个专业。建设智能制造、电子集成、数控装调、自动控制、逆向技术及快速制造、工业机器人生产训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代园艺、动物医护等多个能够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的现代化生产实训中心,理工科特色鲜明。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副教授99人,博士生、研究生100位。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国家职教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在学院弘文乐教,传道授业。一万多名学子秉持“吃苦耐劳、淳朴厚道、臻技敬业、进取创新”的精神,在学院厚德博学,苦练本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立业报国!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创建于1973年,隶属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管道与制暖赛项集训基地、广东省产业就业培训基地、首批广州市产教融合实训示范基地,2023年被确定为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创建单位,曾获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优秀单位”“南粤影响力教育品牌奖”,入选“2022年中国高职院校五十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近600人,中高级技术职称占70%,“一体化”教师占80%,其中学院党委书记邹菁和院长鲁储生为正高级讲师,3名教师被认定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学院现有博士、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以及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教学能手、班主任业务能手等近百人。
学院坚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服务公用事业需求,对接智慧城市发展”为办学定位,以建设有魅力、有活力、有动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学院为办学目标,建有智能控制、绿色城建、智慧交通、信息文创、社会服务5大类专业群,全力打造为大湾区建设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推动学院高质量、高水平、强特色建设,创建一流技师学院。
普宁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和开设专业纳入国家招生计划,揭阳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全日制高职扩招普宁教学点,学校引进珠三角先进办学模式,进行高起点规划、专业化设计,以花园式校园环境,现代化硬件设施,公寓式电梯宿舍,示范校的教学要求,直通珠三角的终身就业服务,让学生在家门口享受省级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推荐,是初、高中毕业生练一技之长、创辉煌人生的新选择,也是不挤高考独木桥,技能高考升本科的新捷径。
学校坚持“严管理、严要求、高技能、高就业”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适应竞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培养,强化操作技能。建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演艺厅、综合运动场等文化活动设施,另外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电台和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等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发挥特长、陶冶身心,促进全面发展。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安全、舒适,室内均装有空调、学习桌、热水喷淋双卫生间,生活设施齐全。食堂、校园服务部、医疗保健机构等配套完善。
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及行为的细节管理和督导,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教育,把对学生的人格教育贯穿始终。健康的社团组织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锻炼学生口才、交际、组织等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与多家知名企业与我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逐人过关对口安排,就业率达98.8%以上,每年由就业科列表公布就业去向,并长期跟踪服务,家长、学生无后顾之忧。
汕头市卫生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7年3月经汕头市人民政府批准,合并金平职业技术学校并搬迁至新校址,拟新办汕头健康护理学院。
学校现有2个校区,校本部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大学路叠金工业区鮀西路;市区教学点位于中山路60号柏宝大厦7楼。学校现用地面积36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一支以高中级职称为主体的高素
质师资队伍,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图书馆、食堂、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学生宿舍和大部分教室均安装空调;配有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电脑室、人体解剖标本陈列室、模拟ICU室、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护理多模态实训室、模拟中西药房、中药标本陈列室、制剂室、多媒体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室、理化检验实验室、中医康复保健实训室、中医美容实训室、形体室、音乐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各学科实验实训室。
学校坚持以培养“有素质,强技能”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突出学生技能培养,开展多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和专业技能证书培训鉴定,有效提高学生升学、就业竞争力。
阳江技师学院创办于1989年,先后被认定为全日制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广东省五金刀剪行业职业研发基地、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阳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阳江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014年9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升级为阳江技师学院。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各类实训场室60个,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校外实训基地60多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300多人,现有学生4000多人。学校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开设有烹饪、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等20多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中职课改实验专业2个。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阳江、面向全省,集学历教育、短期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技工教育基地,是粤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已为珠三角和阳江地区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三年98.5%以上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致力于“新工科”和“新文科”跨界融合式发展,聚焦绿色、健康与安全等“新设计”的前沿,注重跨学科系统创新。在国家和广东加快工业设计发展及推进设计产业成长壮大的要求下,学院于2010年6月组建成立。办学多年,学科发展速度快,各专业软科中国排名均在前15%。学院紧密依托华南理工大学雄厚的理工优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积极探寻与产业高度结合和国际化合作的道路,旨在打造享誉国内外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和设计实践与服务的研究高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5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访学)经历,66%以上教师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院以放眼全球,推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使命,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当代大学设计教育为办学定位,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学院现有工业设计、 环境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个系,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四个本科专业和信息与交互设计实验班,全日制在读本科生800多人,全日制在读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设计学院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发展核心。紧紧把握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契机,坚持“科学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相融合的建设理念,聚焦世界设计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培育储备设计人才和力量;面向经济主战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进设计与健康的可持续研究。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的设计学院,从而支撑、引领国家和广东设计产业发展。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办于2005年,作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倡导“设计与创新、设计与商业”相融合,旨在培养时尚行业中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建设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科背景和珠三角地区完善的服装产业链,以及临近港澳国际时尚之都的地域优势,在培养学生专业设计能力的同时强调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服装行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设计人才和时尚管理精英。在专业建设上,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推行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体现综合院校文理并重、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办学特色。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服装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宽广的知识面,具备服装行业的基本运作知识,具备服装市场和时尚企业管理知识,对于时尚潮流和全球服饰市场有清晰的认识。
本专业设有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时尚管理两个特色教学模块。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模块侧重于服装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时尚管理教学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时尚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等。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内服装服饰公司、电商网络公司、时尚媒体、设计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研发、品牌产品策划、设计管理、市场营销、时尚买手、时尚造型设计、陈列设计、科研教学等相关工作。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工作室或者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形式进行自主创业;也有将近30%的学生进入国内国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学位,继续深造。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有着“设计与创新、设计与商业”相融合的鲜明特点,本专业以服装设计为基础,突出设计中的创新与审美,强调设计与商业的有机结合,培养时尚行业中的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58年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德技共举、知行合一”的校训,根植自然资源行业,对接自然资源主业、土木工程产业,正着力推进自然资源专业集群、工程建设专业集群、现代服务专业集群等三大专业集群布局发展,努力构建“一龙头三重点四支撑五发展”的自然资源特色专业体系,奋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的“两基地一中心一智库”,全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自然资源鲜明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已建设成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和“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设有32个专业,拥有工程勘测1个省级一流专业群,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工程造价2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省级特色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3个省级精品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酒店管理3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 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韶钢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
截至2017年9月,学院占地43.7万平方米,设有7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了41个高职专业,有教职工数509人,有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9289人。
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和“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现有磬苑、龙河、史河路和泗州路4个校区,另租用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蜀山校区、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金寨路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9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91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32个学院,91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49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2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39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线下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2个国家级和4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31321人、博硕士研究生1419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09年5月,广州市政府批准学校加挂“广州社区学院”牌子。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塑校、特色兴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坚持职业教育规律,坚持文化塑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岭南文化与时代精神相互交融为特征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应用技术转化平台、社区教育与服务示范中心。
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62年,50多年来为社会各界培养了30多万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2009年12月,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4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围绕服务广州城市建设与城市服务两大板块开设了10个专业群,设有9个二级学院37个专业(详见附件2)。
学校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有国家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2个、省示范校重点专业4个、省二类品牌专业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等省市级以上专业29个。实施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课程体系,全面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97%,毕业生社会评价满意度超过95%。
学校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与韩山师范学院、韶关学院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2+2”、“3+2”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培养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拥有良好品德与和谐人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现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凤东路,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属汕头地区管辖,历经潮安县中级卫生学校、潮安医学院、潮安卫生学校、潮安卫生学校、潮安卫生学校、广东省潮安卫生学校、汕头地区卫生学校、广东省汕头卫生学校、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的沿革,是原广东省(含海南省)八所最早卫生学校之一,1993年11月因潮汕地区行政区域变动,归属潮州市,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现名“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2005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下简称“国重”),是目前潮州市唯一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重”中职学校、潮汕地区唯一一所“国重”卫生健康类中职学校;2011年7月,经广东省教育评审认定为“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是粤东地区首家“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被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并于2012年6月全面启动项目创建工作,2015年11月,项目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终期检查验收,学校被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目前广东省2所医药卫生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2010年2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学校确立“育人为本,和谐发展,服务健康”的办学理念和“立足大潮汕,面向基层第一线;服务大卫生,培养实用型人才”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就业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职教办学指导思想,目前的主要服务地域定位于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市,并辐射周边地区。
贵州铝业技师学院隶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铝业集团旗下贵州铝厂有限责任公司,也是隶属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管的6所公办技工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75年,是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协会常务理事院校,贵州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学院有在贵州省教育厅备案的贵州铝厂职工大学成人教育(大专)办班资质。学院还与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州省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高职高专达成联合办学,形成高端办学资源共享。
学院占地面积254亩,有主校区、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在校生11000余人。现开设有有色金属冶炼、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维修、焊接加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护理(健康养老方向)、建筑施工、药剂化验与分析、会计、烹饪等15个专业。 学院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书”制度,学生就业率高达98%。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化培训人数超5000人。
一直以来,学院遵循“诚信立校、技能强校、文化兴校、口碑塑校”的办学宗旨,秉承“学做人之道、修立业之本”的校训,对内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实操,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突出办学形象的塑造;对外加强高端引领、校企合作,推动学生优质就业、职业生涯出彩,促进办学口碑的形成。学院多名教师入选全国、省市职业教育专家库,多名教师荣获国家级、部省级“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多名师生在各类国家级、省、市级“教师职业能力(技能)大赛、学生技能大赛”上荣获一、二、三等奖;多名学生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雏鹰”奖(助)学金、中职国家奖学金。学院2015年被命名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是全国首批200家“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之一;2016年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阳光德育校”称号;2017年荣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18年被人社部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荣获中铝集团“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22年学院还顺利入选全国363所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三个专业为建设专业;入选人社部全国技工院校72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开发组长院校,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迈出新步伐。
目前,学院正向着建设一所“学生提质强技、专业设置科学、师资敬业精湛、管理规范高效、就业优质通畅、同行欣赏认可”的成长性技师学院不断迈进。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新征程。2022年,学校顺利通过首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建设高校名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企业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新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能源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现有67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清洁能源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和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在第四、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分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60强和前1‰行列;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江西省“双高计划” 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是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世界企业500强排名第二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12所高职院校之一。建校60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传承了优良的办学传统,积累了成功的育才经验,为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被誉为“电力工匠、技能大师的摇篮”,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规模超10000人。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就业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肯定。我院毕业生在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石化集团等世界500强大型国有企业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
韩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学校)1903年创立,是中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学校。1993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并更名为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学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潮州百年深耕师范教育”的办学特色。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一大批杰出人物,特别是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51万平方米。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0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2970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化发展路径,先后与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19个省级科研平台;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28个校级科研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399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专业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和潮州文化”,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专业课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 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学校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主线,形成了职技高师教育、高等工程教育、高等技术教育“三位一体”、培养与培训“双重支撑”的办学格局。我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以教育学为基础,以工学为主体,教育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有凯旋校区、长德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2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4792人。
学校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单位,2015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2021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坐落在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西东南部的千年古城玉林市,占地面积1746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被列为广西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同年,开始与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5年成为自治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与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6年成为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长单位,入选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合作院校。2017年圆满完成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含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高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本科院校。
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50人。截至目前,我校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102人,共培养外国留学生人数近1092人。学校2021届共有本专科毕业生457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984人(师范类1649人,非师范类2335人)分布在55个专业(方向);专科毕业生592人,全部是小教定向师范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提高。为给我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希望能与参会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武汉城市学院于2002年7月成立,前身是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武汉城市学院。
学校现有在校生17159人,36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12个占35%、理学2个占5%、人文学科3个占8%、社会学科2个占8%、理学2个占5%、医学2个占5%、管理学10个占25%、艺术学5个占25%,已形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德育工作。2006年以来,在全国高校首创并坚持“德育奖学金”制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校党委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建和思政工作成果突出,获全国民办高校优秀思政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湖北省委组织部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十佳平安校园”、连续五年获评“武汉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根据艾瑞森中国校友网研究评价,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在全国260多所独立学院保持前五名,2019年以99.72分位列第四名,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一名。2021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城市学院被评为中国顶尖民办大学、中国六星级民办大学,在全国民办大学中排名第六。
五邑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于1985年设立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广东省较早获得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具有接收港澳台侨学生、国际学生资格和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现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学校跻身自然指数全球年轻大学150强(排名79位),国际专利申请进入全球教育机构50强(排名26位)。学校现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授权类别,硕士授权覆盖学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近1200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达44%,博士学位占比达53%;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1人(其中包括院士5人、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青”4人、海外“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人等),省级高层次人才23人,海外各类优秀人才70人。学校拥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清洁生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文艺评论基地1个、省级区域产业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中心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59个。学校设有19个教学机构,88个本科专业(方向),涉及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科门类,理工类专业(方向)占比67%。我校2023届共有毕业生586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03人,本科生5464人.
黑龙江东方学院是由孟新、尚鹤翔、周长源、刘世勤等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省第一所民办高校。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哈南工业新城,校园占地面积59.24万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2万平方米,净资产已达16.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897.76万元。学校运动场面积5.2万平方米,体育馆面积1.46万平方米。图书馆总面积30750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129万册、电子图书193万余册。
学校199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科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特色应用型本科试点建设院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全国首批5所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验收;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院校综合办学质量评估;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建设高校。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2829人,其中本科生12782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39人,留学生8人。共设立9个学院、三个教学研究部等12个教学单位,43个本科专业,拥有工、理、文、法、经、管、艺术7个学科门类;拥有生物与医药和国际商务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文理渗透的7个专业群。目前,学校拥有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级优势特色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1门精品在线课程、53个校核心课程;获得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方针,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59人,具有硕士学历教师451人,博士学位教师19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13人,副高级职称的309人。学院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名,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2名,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常年受聘在校任教的外籍教师12人。
学校坚持“专家办学、教授治教”理念,实行“主任教授制”,把学术权力交给懂学术的人,构筑联合培养的育人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方式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坚持多科性应用技术大学的类别定位,致力于打造卓越的教育品牌,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建校至今累计培养各级各类学生近5万名,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活跃在生产第一线,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社会好评。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连续5年位居黑龙江省高校首位。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公益性办学道路,作为公有民办高校,学校全部资产为集体所有,创办者们不谋私利,不图回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十几亿资产个人不占丝毫股份,学校办学的每一分收入全部用于学生的教育培养。
新时代的黑龙江东方学院,秉承“蒙以养正,学以致用”的校训精神,坚持“尊师厚德、包容奉献、创新求真、自强不息”的校风,传承“立校为公、厚德树人”的东方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方向,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理工一部、理工二部和医学部,拥有12个学科门类的132个本科专业,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设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以食品科学为主)进入全球排名前0.577‰;食品学科在“US News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居第7位。
学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5895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321人,各类研究生17557人,其中国(境)外学生113人。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以“三制、三化、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代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4个。入选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1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3项。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人、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获评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1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50多万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财经学校是一所面向全区招生的公办综合性财经普通中专学校,梧州市重点中专。学校创办于 1963 年,办学五十多年。我校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各类实训设备,建有高性能,高规格的会计实训室和物流实训室,是自治区会计专业示范学校,是广西培养会计的摇篮,是自治区级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现我校开设专业有,会计、电子商务及物流服务与管理,在校生1500多人。我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前景。
邯郸市现代高级技工学校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学校。集中级、高级技工、技能培训于一体,为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学校占地119亩,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学校设有校党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电教部、招生办、就业办、市场研发部、总务处、保卫处、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建有综合艺术中心、实训中心。设有空冷、计算机、机电、电工、钳工、焊工、车工、食品等实习车间、PLC程控实训室、电子实训室、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农机维修实训室、护理实训室、电学实验室和多个室外训练场,并有多个微机教室、语音室、舞蹈房、钢琴室、琴房、声乐室、手工美术室等。按照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的办学要求,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企事业单位构建了多个校企合作基地。学校校区建有餐厅、演出舞台、文化长廊、传统文化讲堂等,设有田径跑道、足球运动场、篮球场及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学生公寓、学生浴池等。全校教职工200名,在校生3000人,目前开设有农村电气技术(中级),农村机械使用与维修(中级),3D打印技术应用(中级,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中高级),幼儿教育(中高级),制冷设备运行与维修(中高级),汽车制造与装配(中高级),电子商务(中高级),电梯工程技术(中高级),形象设计(中高级),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中高级)等专业。
我校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职校,邯郸市文明单位,邯郸市优质品牌学校,现为邯郸市民办教育协会理事单位,邯郸市肥乡区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是江西省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立项建设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西省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 [1]
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6年的交通部南昌公路工程学校,后历经调整与演进,学院于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20年4月,学院占地面积850多亩,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近3.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7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2亿元,教学用计算机近3000台,网络多媒体教室近170间。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55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设有9个教学系部,开设32个高职专科专业。 [3]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三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创建于197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是直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副厅级技师学院。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美容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省部共建的技工教育示范基地,校园占地面积1247亩。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促进先进单位”、“教育创新全国百所名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广东省技工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一流技工职业素养、职业应变和专业创新的能力定位和校企合作为切入口,建立了初、中、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办有中、高级和技师层次学历教育。学院下设11个教学系部36个专业。建立了以校企双制为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材改革等方面与企业和行业进行了紧密型的合作,每年引进十几家企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每年校园招聘会参会企业多达30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特种作业定点培训站开办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短训与鉴定,年培训量8100人次。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首批入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序列,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始终处于中国大学的第一方阵,获得了公认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声誉。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40个院系,本科生14714人、硕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学生1396人。现有“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本科专业9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1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各类省部级科研平台80余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近400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400余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35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坐落在“武汉?中国光谷”的核心,地理位置优越,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原名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2016年5月转设更名为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校以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近14000人。学校立足湖北及武汉城市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开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七大学科门类,涉及汽车、建筑、信息技术、医药制造、金融、媒体、体育等行业。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660余人,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双师双能型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学校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人士、企业导师,开坛设课、交流互动,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2021年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1个,为全省同类高校唯一。
学校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刘普林,“全国优秀村官”许琦,湖北省“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周林峰,作品获中宣部等六部委金奖的杨成佳,“微笑女神”代瑞雪,“校园发明家”刘飞,“设计之星”盛海波等数十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学生典型。
学校是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学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首家“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立项,是全省民办高校首家“湖北省委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还先后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省内同类高校唯一)“2017—2019年度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征兵先进集体”“湖北省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在艾瑞深校友会2021、2022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稳居全国第9名,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前身是创建于1928年的罗定师范学校。学校设立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立了云浮市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云浮市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云浮市南江文化研究中心和云浮市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有《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季刊),是共青团中央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基地、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和云浮市文明单位、云浮市科普基地。
学校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区教育学院、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外语系和艺术体育系8个教学单位,开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旅游、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八大职业门类共37个专业;建设有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生产性实训中心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与开放课程4门、‘1+X’证书建设项目5个,与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立了“三二分段专升本育人试点项目”。学校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联合开设专升本自考(函授)沟通班,共有15个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同时兼修,按要求修满所需学分可获所选修院校的本科毕业证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
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诚朴勤学、砺能求索”的校训文化,积极传播“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风,全面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着力倡导“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学风,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与云浮、佛山、广州、东莞、深圳等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协同育人友好合作关系,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先后为社会输送了35900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状况好,总体就业率超过98%。
新时代,学校大力倡导“政治办学治校、安全办学治校、标准办学治校、特色办学治校、绿色办学治校”,按照“补短板、建内涵、树品牌、创一流”的工作思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创建“师范传统,工科特色”的区域高水平高职院校。
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58年,隶属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2003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独立升格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我省唯一一所建设类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住建部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是江西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2017年学院获批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学校现有海淀、丰台、海南三校区,建成了“一校三址”办学格局。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在校生22000余人,2024届毕业生预计近6000人,本研比1:1左右,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药等多学科。
广州工商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新设站单位。2020年入选“广州技术市场15强高校”榜单;2022年,学校位列“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前30强。
学校现有广州花都和佛山三水两个校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校园占地面积926714.42平方米,设有10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标准田径场、大型体育馆、各类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学校现有各层次全日制在校生29748人。设有15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工学为主,兼顾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获批中国科协“学风传承基地”、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现有国家一流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11门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拥有多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获批省创新团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学平台。学校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和联合科技学院。学校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先后成立了八个产业学院,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冷链产业学院获批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扎根南粤大地办教育,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坚持“正德厚生励志修能”校训,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是由汕头市创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办,2021年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专业从事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培训学校。
学校位于澄海科创中心B幢,面积达750平方米。科创中心是澄海首个科创中心,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是打造产教融合、产城一体,聚合资源,驱动产业创新,服务澄海周边中小型玩具企业,是辐射澄海玩具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且交通便利,是澄海核心领地。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绝对优势,环境优雅,生源充足。
汕头市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承担科创中心职业教育项目,引进、开发、实施,服务科创中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训、培养人才,利用创未来教育广场这个澄海首个教育综合体。依托汕头市创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汕头市林百欣科学与技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点,通过对学生的短期培训,并为学生联系、对接实习实训基地,为玩具产业链培养了一批人才,也着力为玩具产业培训人才积累经验。为澄海区的玩具产业和院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校企合作、产教真正融合提供了一个平台。
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自开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首、以质为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汕头市经济建设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为办学目标,秉承“以技能提升推动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学校是一家拥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秀、服务能力突出的职业培训学校。
汕头市澄海区创未来职业培训学校,将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及就业政策,诚信办学、开拓创新,努力为汕头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竭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输送专业型、复合型人才!
桂林理工大学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2009年正式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曲久辉为学校名誉校长。
历经60余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厚德笃学、惟实励新”校训,传承和弘扬“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精神,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围绕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凸显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学校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现有本科专业82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4万余人。
学校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高度认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9年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表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创业园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入选第一批“国创导师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汕头市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粤东唯一一所幼儿师范院校。
学校位于汕头市濠江区东湖职教园区,占地面积500亩,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总投入约10亿元,可容纳学生3000人,于2021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建筑面积7.4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可容纳学生3000人。目前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已启动,预计2025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
历史底蕴深厚 学校历史可追溯至创建于1956 年的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和创建于 1982 年的汕头教育学院,2002 年两所学校整体并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后设置学前教育及其他师范专业。2019年汕头市调整高等职业教育布局,将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和其他师范专业教师整体划入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具有深厚的师范教育底蕴和坚实的办学条件。
办学理念先进 秉持“敬业、亲师、博习、通达”校训,“善教乐学, 守正创新”为办学理念。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学前教育类专业为龙头,艺术、体育和语言类专业为补充,以国际化和产教融合为特色,培养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应用性人才。
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专任教师15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30.7%,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占比45.8%,双师型教师占比75.8%。
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全日制专业设置与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紧密对接,广泛开展政校企合作,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72 个。
智慧校园。学校按照智慧校园标准建设,功能分区合理。教学区教室配备全功能智慧教学设施和空调,针对不同专业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室,校本部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21万册以上,电子图书5万册。
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20年12月,教育部函复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
学校地处广州中新知识城北延区域的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就在校门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
学校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近三年毕业去向落实情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校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东莞育才职业技术学校是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教育机构,是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学校”“广东省先进中职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东莞市文明学校”“东莞市共青团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东莞市中职教育质量先进单位”。东莞育才是我国同类学校中最早举办职业教育的学校之一,自1981年创办至今已有40多年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出22多万各类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
学校地处香市教育城,坐落在松山湖大道旁,环境优美,占地119554平方米,建筑面积92322平方米。建有美术、艺术、数控、机器人、汽修、护理、计算机、电商、会计、电子等10个实训中心,教学设施设备完备、先进。学校拥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232人,在校生常年保持在5000人左右,是东莞市同类学校中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口碑优良的学校。
学校以“升学有优势、就业有专长、创业有胆识、发展有能力”为办学宗旨,努力培养“品德高尚、身体健康、心理阳光、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对有志于升学深造的学生,学校开设有中职艺术高考班、“3+证书”高职高考班,为学生开辟了“中职升高职、本科”的成长通道。育才高考班自2005年组建以来,以媲美东莞名校的“严教风、浓学风”,贏得了社会与家长的认可和肯定,2016-2021年高考班学生全日制高等院校升学率为100%。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江西赣州育才技术学院创办于1988年,与水南派出所一墙之隔,拥有数控实训加工中心,PLC实训中心,单片机编程、电力拖动、电子电力实训中心。学院开设有一年制、两年制高技(大专)等十个专业,在校人数近3000人,教职工200多人。现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学校设立就业中心,并与众多企业直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学生百分百推荐就业。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好,动手能力强,上岗适用快,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欢迎各企业直接到我校选拔优秀人才。
湖南省工业技师学院(中南工业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国办省属首批国家示范学校、全国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集普通中专教育,中高级技工教育,技师培养,高等成人教育,技能鉴定培训和工程项目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于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面向全国招生,在籍生5000余人。
学院是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湖南省总工会农民工创业就业“十佳培训基地”。学院开设的13个专业,技能性强,适用性广,行业优势明显,社会需求量大。其中焊接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其他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13门。
学院下设安装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系、商贸工程系,现有教职工2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8人,“双师型”教师达85%以上,主体专业由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技师任实习指导师。学校现有全国化工职教名师4人,湖南省技术能手4人,聘请艾爱国、罗军、王承伟等全国技能大师担任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技能首席专家。
学院教学和实训设施完备,有现代焊接安装车间、数控技术培训中心、机械加工、电工电子、电器仪表、工业机器人、模拟安装工程系统、模拟财会系统、制冷空调等实训室60余个,建有焊接、机电、金工、铆钳等实习车间15个,各种实验实训设备16000余台(套),可同时容纳各专业1500余人实习,是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焊工的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基地。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学院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十佳职业技能鉴定所”,可对化工、机械、电工电子、建筑安装等行业8个工种进行技术等级鉴定,具有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发证资格。
广东省技师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目前已建成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示范学校、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共青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是人社部职业训练院试点、广东省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单位等,两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集体记功”荣誉。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约248亩,博罗校本部和广州花都校区全日制在册学生1.2万人。学院坚持“立足广东、服务湾区、面向全国、走在前列”办学定位,秉承“崇德尚技、博学精工”校训,主要开设有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汽车工程、电气工程、现代服务等9大专业集群35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工程技术运用、机电一体化等4个专业群建成国家示范专业群,电子技术、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现代物流、计算机程序设计、新能源汽车、3D打印、工程监理等8个专业建成省级重点专业。
学院目前是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牵头集训基地。学院世赛基地培养的选手代表中国参加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及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共荣获可再生能源项目金牌1枚,电子技术项目金牌2枚、优胜奖2个,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1枚、铜牌1枚。2020年学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荣获4金1银1优胜奖。2021年学院参加全国智能制造大赛荣获“冠军选手单位”称号。
学院紧贴市场,与30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5家,成立了由55家知名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联盟。自1991年复办以来,学院已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8万多人,毕业生推荐就业率98%以上。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际一流、对应产业发展,不断加强品牌战略、特色发展,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努力为惠州“2+1”现代产业发展、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为“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湘西自治州唯一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达到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标准。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教职工724人,其中有教授14人,副教授200余人,研究生以上学历172人。学院是湖南省“双高”建设单位,其中生态农业技术专业群和旅游管理专业群成功立项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同时还建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8个、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0个。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快手、上海大众等12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30多家企业开展了深度协同育人。学院牵头成立了紧密型、实体化的湘西现代职教集团,助推了湘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功创建湖南省示范性职教集团,并立项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单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实践基地”“全国开展科技扶贫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湖南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等荣誉。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图书馆藏书359.28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学校于201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广东科技学院”。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18个。其中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财务管理3个专业通过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验收;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Android手机编程》、《网络营销》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9项;与华为、易事特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7个产业学院,与东莞证券、莞通股份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30个创新班。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已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5%。先后有21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720余篇;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30余项;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230余部;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国家新工科研究实践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0年广东省第五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的佳绩。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深入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广科模式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不断加强五线交叉、多元融合创新的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大力开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着力打造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鼓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日、韩、泰、西、意、匈等国及港澳台地区近3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12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18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在中国社会信用研究院、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知名第三方评价机构发布的各类高校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分别为“2018中国民办高校信用指数榜单”广东省第1位;2018、2019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广东省民办高校第1位;2018-2019学年度、2019-2020学年度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民办高校第2位。在2020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居全国民办大学第38位,广东省第2位;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我校位列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在2021年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广东省第1位;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含独立学院)榜单中,我校首次跻身“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行列,并在三类综合排名中并列12位。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由著名实业家、旅泰侨领张锦程先生乐捐巨资倡建的一所公立职业学校,开办于1992年。学校落成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笔题词“希望普宁技术学校为祖国四化培养更多的人才”。 办学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普宁职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胆深化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办学内涵,不断实现跨越发展。2014年,在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学校被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同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殊荣;2021年,被定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580多人,专任教师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开设专业29个,其中,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设计与工艺等3个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
学校开办二十多年来,效益显著,声誉日隆,多次被评为揭阳市、普宁市文明单位,先后获评“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及“广东省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等。学校的办学事迹曾入编《中国特色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年鉴》等书,《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和广东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先进事迹。
普宁职校,以其独特的成长道路,在粤东地区挥写了一个发展职业教育的传奇。
广州华商学院(原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广东财经大学与广州太阳城集团合作创办的独立院校,是一所财经特色鲜明,涵盖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的全日制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和继续教育。学校以“厚基础、精通识、重实践、国际化”为人才培养模式,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0年12月,学校正式获批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广州华商学院”。
学校现有广州增城校区、肇庆四会校区,分别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荔枝之乡”广州增城和素有“中国玉器之乡”美誉的肇庆四会,校园占地面积一千八百多亩。经过十七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科学有序,教学设备和文体设施完备。拥有完善的、高标准的教学楼、图书馆、专业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校园布局错落有致,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秀丽宁静,是广大莘莘学子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目前,学校有16个学院(系、部),共45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国际班、2个海外创新班、1个双语班,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工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7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6000人。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是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宜春师范(1908年)、宜春卫校(1958年)、宜春技校(1979年)、宜春财校(1984年)四校合并成立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被确立为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院校。
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设立北校区、南校区和经开校区,新校区位于教体新区规划二路东侧、锦绣大道北侧地段,占地面积1497亩,总建筑面积57.5万平方米,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33万元。有教师733人,在校学生1.6万余人。设有11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33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本科专业2个。
上犹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4年,是江西省学校、中职达标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合格学校,也是上犹县唯一的公办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新校区规划用地180亩,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总投资1.23亿元,按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建设。拥有主教学楼及实训楼A、B 栋、食堂和学生公寓尚贤楼和尙淑楼两栋、互联网、校园网、主干道、校门、围墙、学生公寓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绿化、美化等二期工程也进入招标阶段。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8人,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25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相应专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我校2015年被评为“省达标中职学校”,省、市财政下拨500多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实训室的装备,学校全新的标准化练功房、琴房、美术教室、音乐教室、数车实训室、普车实训室、仿真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汽车美容装潢实训基地等相继建成,开设了目前最先进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及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美术绘画(油画方向)、计算机应用、高职高考等专业,建设了五个实训基地;装备了200多台计算机;音乐、美术(油画)和多媒体一体化教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具有领先的视频监控、围墙红外线报警等安保设备,校内摄像头达400个,实现了24小时校内监控全覆盖,学校环境优美,运动设施齐全。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成为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能充分满足各专业的技能实训要求,具有完善的实训装备和教学设备,整个学校可容纳3000名在校学生同时教学、实训,是学习一技之长的理想选择。
黑龙江财经学院是2008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一所以经管学科为主,经、管、工、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区域和行业,面向全国,重点服务龙江,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以及提供应用技术和智力支持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1.学校规模:校园占地面积705014.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78072.89平方米。固定资产6.70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329.03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7.79万册、电子图书328万册。建有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65个,校外实习基地12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2076人。
2.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84人,生师比为19.98∶1。自有专任教师351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58.9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78.06%,“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37.61%。
3.专业设置:。学校设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管理学院、财经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军事教学部10个教学单位。开设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的33个本科专业,有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重点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4个。
豫章师范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角洲高校园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南昌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重点打造的市属高校。
学校肇基于1908年的省立女子师范学堂,是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师范类院校。学校现有专科专业3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2个,非师范类专业19个。本科专业13个,即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技术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财务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绘画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630余人,专任教师450余人。其中国家级专家、教授、副教授154人,博士、硕士以上教师270人,双师型教师 195 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2 人。全国精品视频公开课及省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8门,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近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和“提升质量年”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暑期三下乡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优秀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
赣州旅游职业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经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中专学校,为国家省级达标示范学校。学校坐落在赣州市黄金高校园区,南与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墙之隔,西与赣南师范大学相邻;学习氛围浓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莘莘学子求知的理想殿堂!
学校占地面积111亩,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有先进的教学大楼、综合实训楼、附属幼儿园、学术报告厅、办公楼和综合艺术楼等。设有计算机中心、医学实训室、机器人实训室、舞蹈房、钢琴房、幼师实训中心、汽修车间、音乐厅、美术中心和大型图书馆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校立足经济,立足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好专业;学校现开设的专业有学前教育 (定向班)、铁道运输管理、高铁乘务(定向班)、旅游服务与管理(定向班)、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定向班)、会计(定向班)、电子商务(定向班)、计算机应用(定向班)、计算机平面设计(定向班)、UI设计、智能机器人应用(定向班)、新能源汽车技术(定向班)、汽车运用与维修、美容美体、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美术、音乐、舞蹈表演、初中起点直达大专班(励志高考班: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临床医学、药剂学、中医学等方向)。学前教育、高铁乘务、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应用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
南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6年起与华东交通大学开始联合培养研究生,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列为“十三五”、“十四五”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3年,获批省级院士工作站。
学校位于江西省英雄城市——南昌,以“航天科教,兴我中华”为办学宗旨,秉承“科学、求实、厚德、创新”的校训,主动服务江西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精准服务省“1269”行动计划,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建有266个实验室,560个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26亿元,馆藏图书文献资料331余万册,电子图书190余万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16个,图书及数字资源丰富。下设18个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6.8%,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10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省“千人计划”人才等称号专家70余人。
我校溯源于1903年10月8日创办修业学堂,历经湖南省私立修业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湖南省立修业农林专科学校,1951年3月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南农学院,1975年10月创设衡阳分院,1987年4月改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6月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4月更现名,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办学历史悠久,实行湖南省林业局、教育厅双重管理。
我校专任教师中有教授及相应职称45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220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2人、硕士276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3.3%;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部级学术带头人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个;有中央财政支持实习实训基地1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1个,省级生产性重点实训基地1个,各类实习实训基地齐备。
我校以生态为轴心,积淀成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生态宜居技术、生态产品经营管理和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技术特色专业群,其中,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生态养殖技术和生态建设队伍健康服务三个专业群入选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设园林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医学院、生态宜居学院、商学院和医药技术学院,招生专业26个,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自办学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10万余名。
我校2022届大专毕业生共计7000余人,欢迎各企业与我校开展深度合作,供需匹配促就业。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九省通衢”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重点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6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21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及湖北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0人。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
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地处广州市从化区,毗邻京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广州从化明珠工业园旁。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是经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7年7月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学校目前占地面积150余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整个学校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一流、设备设施齐全,是一所能满足10000余人在校生的学习、生活、文化娱乐需求的现代化学校。伴随着学校办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于2009年5月通过省一类技工学校评估;2010年4月通过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在广东省技工教育行列已斩露头角;2012年7月,经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东省涉外商务技工学校”更名为“广东华夏技工学校”;2019年5月24日我校通过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评估与评审,正式更名为“广东华夏高级技工学校”。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合作双方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建校至今已有35年的办学历史。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孙文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中山学院,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至今,合作双方共同举办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6年至2020年,学校先后被遴选为“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市共建”高校、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发扬“敢为天下先”和“爱国奉献”的精神,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为三大核心战略,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地方能力”双轮驱动,深入推进落实“省市共建”、“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和“冲补强”提升计划各项任务,以教育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宗旨,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选准方向、抓好重点,创新机制,加快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人数近1.8万人,录取分数、投档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设有电子信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1个二级学院(教学部)。
黑龙江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2015年5月,转设更名为黑龙江工商学院。学校的举办者是哈尔滨祥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来祥教授出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名誉校长。刘来祥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他用教育家的勇气与担当,汇聚教育资金创办学校,同时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审慎,在2019年组建了立德教育集团,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为学校持续优化办学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
学校立足龙江,依托长三角,面向全国,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两省三地 南北呼应”的新办学空间格局。在哈尔滨市拥有松北校区(松北区学院路群英街33号)和哈南校区(哈南工业新城崇文路9号),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建有产教融合园区暨黑龙江省大学生“长三角”就业创业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高素质人才。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共设有26个本科专业,形成以工科为主,商科为特色,工商交融,艺术、经济、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格局。学校是黑龙江省软件学会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理事单位、黑龙江省科普示范基地。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各项设施完善、师资人才充沛、管理科学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2005年学校被评定为全国百所一类较好层次独立学院,同时被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金牌服务院校;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服务金奖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获评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单位;2013年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19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0年获评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首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获评“黑龙江省文明校园”。
1983年9月,学院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创建(国发【1983】138号),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2004年9月15日移交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接管理。2007年2月经省人社厅批准设立技师学院,2011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通过技师学院复评。2020年8月,经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与广东省工商高技技工学校为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学院是广东省文明校园,韶关市文明单位、园林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广东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
学院现有韶关和乐昌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96亩,建筑面积110809平方米,现有高配置多媒体电脑、数控加工中心、汽车维修与检测、模具制造等各类先进设备10800多台(套)。现有教职工468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34人。现有在校生9068人,其中高级工6014人。学院开设汽车维修、会计、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等专业17个,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化学分析等专业为韶关市名专业。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广西建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建设行业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广西南宁建筑工程学校。1973年,更名为广西建筑工程学校。2002年8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建筑工程学校与1985年设立的广西建筑职工大学合并建院,直属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管理。2006年,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整体建制划归学校。2007年,成为自治区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学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工作50强荣称号。 [11]
据2021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罗文、武鸣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18亩;设有教学系部9个,开办高职专业40个;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员工800余人;馆藏纸质图书46万册。
学校简介(800字内):嘉应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著名革命老区、全域属原中央苏区,且享有“世界客都”“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等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国际”办学宗旨,打造“植根侨乡、弘扬客家文化”办学特色,秉承“勤俭诚信、立己树人”校训,至今已有109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是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设立了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中山大学共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800多亩,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成教学生逾万人。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正高职称140多人、副高职称410多人、博士320多人)。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以及省级“创新拔尖人才”“南粤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青年教师”等40多人。聘请了丘成桐、罗锡文、陈志杰、刘仲华等20多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为荣誉教授,聘请了一大批行业企业专家进校园协同培养人才。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各类奖项2000多项,其中国家级640多项。 学科专业综合,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本科专业6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等37个。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20多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自办学以来,学校培养了近30万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求知治学的理想园地、读书成才的好地方。
|
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全日制学校,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首批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院试点班学校,全国计算机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考点,ata授权考试站,电子商务师、导游员考试定点考场,汕头市普通话测试培训站。学校现有15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为省“双精准”示范专业,计算机及应用、商务英语为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基础+专业+特长”、“可就业、可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技双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历史悠久 学校源远流长,底蕴雄厚,开启汕头职业教育的先例。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教育家丘逢甲先生在汕头创办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1915年改为“广东省立岭东甲种商业学校”;解放后改为“广东省立高级财经技术学校”;1953年改为“汕头市第五中学”;1983年改为“汕头市鮀滨职业中学”;1999年汕头市外语中专、旅游中专、鮀滨职业中学三校合并,2004年汕头市贸易成人中专并入,2006年更名为“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 师资雄厚 教师爱岗敬业、诲人不倦。学校在职教职工221人,专任教师192人,双师型教师101人,中级、高级职称教师142人,有特级教师、全国名教师、省名教师,多名教师荣获全国、省、市荣誉称号以及“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
硬件完善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现有三个校区(汕樟、广厦校区和筹建中的新校区),拥有三座实训大楼,场地充裕、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拥有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和双向可控闭路广播电视系统等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运动场地充足,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校风优良 学校管理严格,制度完善,立德树人,是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就业畅通 学校与省市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
升学优势 学校毕业生报考大学有“3+证书”、自主招生、三二连读等方式,历年高职录取率在全市名列前茅。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可直接选择在校就读全日制大专班,学制二年。
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将广州地区实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学校整合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并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医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在内的综合性大学。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柯麟、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等著名医学专家曾在中山医科大学任教。学校名家大师荟萃,他们优秀的品格和精湛的学术造诣熏陶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许多才华横溢的毕业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杰出人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1年以来,学校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学校于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1个学科获批国际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获批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21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2021年被教育部遴选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黑龙江大学预计2023届本科毕业生6691名、硕士研究生3193名、博士研究生129名。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于1979年创办,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唯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学校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并全面完成“建新校、上规模、强内涵、促和谐”行动计划,新校区全面建成,办学规模达到2.2万人,学校成为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知名度和办学实力大幅提升,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基本实现强校梦。
师资雄厚,成果突出
目前学校有广州、清远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1000亩,在校生2.2万人,专任教师800多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0余人。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48个专业,对接建筑全产业链,是省内开设建筑类专业门类最全的高等职业院校。近五年,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省级教改科研各类项目135项,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16个。
产教融合,行业示范
学校牵头成立的广东建设职业教育集团是国家级示范职教集团,学校与300多家行业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学校是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岭南建筑技术职业教育产教创新基地”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三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是集人才培养培训、科技研发、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建筑类产教融合国家级创新示范基地。
献力“双区”,走向国际
学校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接近100%,每年发放学生奖助学金近3000万元,毕业生初次就业落实率达到95%以上,处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建校44年来,学校培养了30多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遍布粤港澳大湾区,为“双区”建设贡献了广东建院力量。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在赞比亚建立海外分院(鲁班学院),在新西兰建立海外创新创业研习基地,职业教育国际化谱写了新篇章。
学校正以全面建成“国内知名、业内领先、服务区域、走向国际”的建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为奋斗目标勇毅前行!
江西省萍乡信息工程学校是经萍乡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省教育厅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位于萍乡市丹江街丹江路口,校园占地面积近百亩,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办公楼、教学楼、实训楼、图书室、学生公寓、食堂、运动场、篮球场等设施齐全,拥有可容纳400多人的多媒体教室暨学术报告厅和300多台的电脑室,形体室、呼叫中心、3D技术中心、创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办学以来,学校遵循“铭志笃学、厚德精技”的校训,以“致力培养人才、竭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服务社会、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倡导平民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在教学方面,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校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铸造学生文明有礼、尊师爱友、诚实守信、感恩孝顺等良好的德行,让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主、自立的良好性格,全方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综合素养。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佛山职工医学院(创办于1924年)和佛山教育学院(创办于1960年)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有仙溪、江湾、河滨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达22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有54个本科专业,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86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89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734人,联招博士39人。
惠州学院是省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前身为1946年创办的广东省立惠州师范学校,1978年升格为惠阳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专科层次的惠州大学;2000年升为本科,更名为惠州学院。建校75年来,累计培养逾16万名毕业生,成为东江流域重要的人才“摇篮”。
学校占地近2500亩,现设17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涵盖十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专任教师1090名,其中正副教授近400名,博士472名(占比43.3%)。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管理荣校、文化美校”,坚持“学生中心、产教协同、特色发展”,坚持扎根惠州、服务惠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东,辐射全国,目标是建设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是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中国校友会版大学排行榜”中,惠州学院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509名跃升至2021年的321名,上升188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1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六轮总榜单(本科,前300)”中居全国219位、省第11位,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单(前100)”中居全国第18位、省第2位。
学校充分发挥传统教师教育优势,创新发展理工类学科专业优势,为惠州等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保障,为社会输送逾16万名毕业生,是东江流域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我校2023届毕业生总人数为5406人,共51个专业,其中师范生人数2199人,非师范生3207人。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为珠三角地区,其中近5成毕业生在惠州就业,其次为深圳、广州。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用人单位近三年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为99%以上,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为专业能力扎实、团队意识佳、稳定性高、流失率低。
珠海科技学院(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18日,2011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与吉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合作,2021年获批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建校19年来,学校共为社会输送近10万名本科生、160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已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力、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荣获“广东省文明校园”“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获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转设前连续7年居于国内各大同类院校排行榜榜首,转设后以优异成绩居于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民办高校排行榜第二,连续三年蝉联广东省第一名,连续两年在广东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中获评“优秀”。
湖南工业大学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具有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办学60年来,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因高校改革,我校于2000年由部属院校下放地方,实行省部共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资格,2013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资格,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8年首届博士生毕业,全国整体本科一批招生,2019年面向港澳台地区招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新校区、河东校区),23个教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校园总占地面积3853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620平方米,馆藏图书33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
学校设有77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授权领域。学校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形成了以包装设计、包装工程、交设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金融工程、机械制造、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集群。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设计学、工商管理5个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保持优势学科的态势。
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6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4个省级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4个湖南省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3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创新团队、产学研示范基地),289个各类校外实习基地。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本着聚焦、紧贴、促进地方经济的理念,发挥学校融合优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专业优化、涵盖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的办学实体,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潮阳金浦街道,由潮阳区人民政府于2010年8月在投资2亿元兴办建成,2021年1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2020年7月经潮阳区委批准,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学校并入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牌子加挂在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汕头市潮阳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汕头市潮阳开放大学,牌子加挂在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区职业技术学校),实行一块牌子、一套人员、一个校区的管理模式。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背靠双髻山,南临练江水,草木葱翠,风景宜人,首期征地250亩,预留用地200亩,配套行政综合大楼、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教学和实训场室配套设备完善,有专门的校医室和心理辅导室。
汕头市潮阳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本着聚焦、紧贴、促进地方经济的理念,发挥学校融合优势,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专业优化、涵盖中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的办学实体,在探索中成长,在改革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在创新中前行!
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现开设专业13个,包括会计事务、物流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商务德语、计算机应用、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幼儿保育、工艺美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文化艺术等。在校生3145人,专任教师174人,“双师型”教师87人。学校围绕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中欧合作样板区”目标,为鹤山工业城、珠西国际物流中心、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的建设突出培养现代制造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重点建设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3个省双精准示范专业,打造2个重点发展专业群。并积极推进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鹤山市“双元制”教育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近两年,学生参加高职高考共有30人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等本科院校录取。近两年,学生参加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共有60人次获奖。
吉林农业大学坐落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A类),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合作共建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共建的“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吉林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省属高校,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首批100所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现已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和区域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基地。
学校设有22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高校。拥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和2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和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813人,其中,本科生18635人,硕士研究生4513人,博士研究生584人,留学生81人。现有73个本科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3个吉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省级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各类实践教学基地390个。
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300多亩。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有普通本科专业70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持续保持高位稳定,2004年以来,连续16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湛江市交通职业技术学校经湛江市教育局批准始建于2006年,为粤西地区唯一一所交通专业中职学校,学校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各类现代化实习教学场所:有汽车拆装、汽车故障排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汽车钣金美容与整车等实训室。学校以“培养优质交通人才”为办学宗旨,以“扎实的文化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教学目标,各专业均开设汽车驾驶课,培养学生既会做人,又懂专业技能,还会开车。
六大特色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商务;电子商务;现代汽车站务管理(订单培养);汽车运输服务;汽车驾驶考证班。
2017年秋季始,为了助中考成绩不理想考生“圆一个大学梦”,让他们顺利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我校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开设全日制“3+证书”高职高考班。
我院建于1999年,是揭阳市唯一的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桂竹园风景区,交通便捷。紫峰木铎, 钟灵毓秀,俊采星驰。建校16年来,全体学院人在省教育厅和揭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揭阳市乃至全省各行业培养了高素质技能人才逾20000人,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现设有电子商务创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师范教育系、外语系、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生物工程系、化学工程系、艺术与体育系、经济管理系10个院系(部),有全日制在校生7700多人。已培养十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我院专业特色鲜明,2015年有招生专业35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3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面向广东等8个省(自治区)招生。有多个专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合办学,毕业生可优先到企业就业。现有3个省级实训基地和2门省级精品课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2个专业被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培养专业,英语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2个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固体药物制剂GMP仿真车间和电子商务专业培训与创业孵化2个项目获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支持。
学院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在编教职工386人,其中正高职称7人,副高以上职称8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6人。弘文励教,砥砺奋进,教学水平高。学院图书馆藏书7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6万册;报纸期刊近1000种。校内有102间实验实训室和3个创业基地,在珠三角及粤东等地都设有校外实训和创业基地。校内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证站、普通话培训测试站,提供20多个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初、中、高等级的鉴定和资格认证服务,为学生培训、考证提供便捷服务。
学院已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及回访,先后被评为 “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文明单位” 及“2008—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被授予“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先进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网络示范单位”和“全国管理资格国际双认证授权培训中心”等。
近年来,学院凝心聚力、奋发图强、真抓实干、勇抓机遇、加快发展,以办成“粤东职业教育的领头羊、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办学目标,努力提高“区域化、市场化、开放化、品牌化”办学水平,把协同创新作为发展动力,把合作办学作为有效途径,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使学院成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地,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先河。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并能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单位,提出新工科“天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发布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并迭代更新,牵头建设“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国新工科教育创新中心”。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2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4个;全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5个;全国“强基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入选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首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首批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高校、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形成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储能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疗器械三个领域获批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65%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到国家重点行业地区、行业领域和单位地区建功立业。
学院占地面积1588.52亩,现有专任教师1020人,全日制在校生17320人,设有车辆工程学院、车辆运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航海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服饰艺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军士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全日制专科专业41个。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携手宝马、沃尔沃、保时捷、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广汽本田、中车电动、北京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陕汽重卡、用友新道等企业,建有产业学院6个、校内共建实训基地21个。建有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以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为重点、以中国工程院李德毅院士为专家顾问的汽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1个,产教融合研究院、科教融汇研究院各1个。近五年,立项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省部级科创平台(团队)17 个、市级科创平台2个。立项国家级课题8 项,省级课题244项,主持开发省级以上教学标准或行业技术标准8个。授权发明专利 103 项、实用新型专利348项。承接横向社会服务与培训300项,社会培训超18.81万人次。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专科层次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公办)。开设了国家统招大专、统招五年一贯制大专、统招普通中专,设有电子系、机械系、信息系、管理系、艺体系、中专部,共有22个大专专业,统招在校生8000余人。
学院确定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实施“四会五能”工程。学院根据“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强化技能,优化素质”的教育原则,对学生实行“三证制”,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院大力发展订单教育,与许多行业和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定期向其输送专门的技术人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是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院。学校位于全国文明城市——湖南省娄底市,环境优美,底蕴深厚,是求真知做学问的好地方。
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单位、湖南省绿色学校创建示范单位、湖南省节水型高校、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十大平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
学校建于1978年,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为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2019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现有14个二级学院,5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多人,教职工1458人,其中高级职称399人,硕士、博士1090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省级各类人才工程的高层次人才60多人。
“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拥有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植物保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有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一流课程、6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研水平稳步提升。现有精细陶瓷与粉体材料等省级实验室4个,“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研究中心(所)2个,曾国藩及湘中文化研究基地等省级基地8个。近五年来,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440项。
深圳市华夏技工学校是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设立的全日制现代化技工学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良好,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好评,荣获广东省教育发展报告暨名校评榜“最具就业满意度名校”殊荣。
学校设有空调课室50间,机房实训室10间,标准跑道4条羽毛球场2个,篮球场5个,社团40多个,钢琴室1个,舞蹈室1个,汽车维修实操室2间,报告厅1间,学校公寓环绕型四大栋(12小栋),奶茶店1个,校园超市1个,护理实操室1个,食堂2个。全日制在籍学生人数约近2000多人。
专业:学校开设的专业都是有经过一个市场的调查,对于就业方面的前景,都是很广泛的。因我们是校企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毕业是百分百包就业的,能够去到合作的知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就业!
学生教室:每个专业班级一个教室。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风扇、空调、手机存放处,上课期间学生必须上交手机,不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们学习。
学生宿舍:6~8人间,提前报名同专业可以安排同班同宿舍,宿舍配备齐全 空调、洗衣机、热水、风扇、wifi、储物柜、写字桌、独立卫生间、独立小阳台。宿舍楼设有电梯。
学校食堂是受卫生部门监管,卫生安全达标,价格受物价局监管,价格合理,学校实行包餐制,一天25块钱,早餐5块,中餐和晚餐各10块钱。菜式多样,讲究荤素搭配,也有夜宵。学校也设有奶茶店和小超市,能满足学生生活的日常需求。
教学:我们学校是订单式培养,我们都是以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入学及入工。.毕业直接跟企业无缝对接顶岗实习就业。授课方式是以培养技术实践实操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模拟企业工作的实际模式,就业时让学生直接与岗位无缝对接。如: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中慧电商集团合作的学习实操,上课全程使用真实的电商平台账号教学,打造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管理:我校是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生周一到周五在校上课,不允许进出校门,有事外出须向班主任请假,并征得父母的同意,得到批准后开具请假条,才能出去。学生周日到周四晚由老师组织晚修,听职业讲座,由学习生活由帮助的电影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周末或国家节假日学生可回家,可留校自由参与自己喜欢的选修专业,丰富的业余生活,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就业的法码!
学费:学校收费都是经过国家核定,上级部门批准的,符合国家减免学费三年的条件(农村户ロ学生、县镇户籍学生、深圳市户籍学生、城市家庭困难学生、深圳市常住居民学生),每人每年减免学费4000元(2000元/学期),减免后一学期学费4500元。住宿费一学期1200元,学杂费一学期1250元(包含了,教材费,军训费,体检费,保险费,预交水电费等等) 总的一学期费用6950元。
升学:初中毕业生在校读两年,实习一年,毕业获得政府部门颁发的中技毕业证书,也可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初中毕业生报读大专的:第一,可以在校读2年专业课程,第3年的时候参加3+证书高职高考考试,填志愿录取自己喜欢的大学(将近200所广东省内大学可供选择,也有本科院校);第二,学校由三二分段的模式,前三年在我们学校就读,后两年去我们合作的大专院校就读,毕业时可获得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就业:在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我校成立了培训就业办,负责学生就业、并跟踪服务一年,就业率93%。培训就业办与200多家知名企业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建设培育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共建“养老健康、护理、生物化学、互联网+、汽车维修、中慧电商、幼儿教育、艾美学院、烹饪”等实训中心。等贯穿于就业指导全过程,促成学生到合格员工的转变。如果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岗位不满意,可以回到学校重新推荐。直到你遇上合适的工作为止。
业余生活:学校有开设课后第二课堂,同时开设四十多个社团,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兴趣爱好。社团多样,运动类,乐器类,专业类,娱乐类,文学类等等。并且设有技能培训班给特长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的生活老师还会提供兼职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机会给自己赚点零花钱,并且能让学生更独立!
江门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学校现占地面积(含理工校区)为136.1亩,校内建筑面积为90724.2平方米。现设专业22个,其中国家示范专业1个(计算机软件),省重专业4个(计算机及应用、电子技术应用、会计事务、工艺美术)。教职工375人,其中高级教师84人。中职在校学生5410人,其中艺术类学生849人,文科类学生2031人,工科类学生2530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15项,教师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0项。其中2020-2021年度广东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总数44项(其中一等奖7项),排名全省第八名。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于广东省教育厅,是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院校。现有惠州福田校区和广州增城校区,全日制高等教育以福田校区为主,学校承担国家计划省内招生任务,面向全国招生,专业设置涵盖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体育等几大类。有医药健康学院、护理康复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智能光电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开设学前教育、中药学、药学、中医康复技术、护理、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会计、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工程造价、工商企业管理等47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余人,专兼职教师52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分别占32%和24%,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优秀教师5人,广州增城区优秀教师11人,国家和省部级行业协会和专业学会正副会长(理事长)10人。
学校是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联盟副主席单位,被德育报社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福田校区建设项目被广东省发改委列为广东省2014-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列入了惠州市2015-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福田校区地处国家5A级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政府建设罗浮新城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运动休闲、养生旅游于一体的高等科教集聚区。学校对接罗浮新城打造“世界级康养基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和紧邻广州增城区的位置优势突显。校内公寓为一体房,阳台、空调、中央热水系统、全自动洗衣机、网络等设施俱全。
截止2019年6月,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科技、体育和文化竞赛共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共169项,其中全国性奖励34项,省级以上奖励134项。学校积极推行“双证书”考核制度,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参加多职业、多工种技能鉴定。2015年以来,累计为在校学生进行技能鉴定及组织相关考试8500多人次,培训人数达12000多人次。近年来我校教师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11项,主编参编教材72部,其中教育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20部,共计立项校级科研项目81项,省厅级以上项目14项,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80余篇。 2016-2018年荣获广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创业技能大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赛项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17-2018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十一届“新道杯”广东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三等奖;2017-2018年度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12月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2019年6月取得广东省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高职组一等奖等荣誉。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服务基层”秉承办“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建设三个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学生三方面能力,搭建三个社会服务平台”近年来,工程学院及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精心实施“警民共建暖心工程”,促进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体现了高等院校服务社会,教书育人的本职所在,为构建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时代发挥着积极作用。目前学校正以福田校区为依托积极创办“百名英才、千亩校园、万人学子、4A景区”的现代化高职院校。
学校采用普高、专插本、自考本科以及与国内外院校合作办学相结合的模式,分别与泰国西那瓦大学、台湾育达科技大学、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群马日本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形成了以普高教育为主体,自考、专插本、出国留学、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面积2484亩,现占地面积1765亩。学校是1925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1925年8月,廖仲恺先生以身殉国,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何香凝先生等关于设立农工学校的提案,并成立筹备委员会。1927年3月,学校正式招生,初设蚕丝实习科和本科,何香凝先生亲任校长。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近年来,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等,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省财政厅协管的全日制财经类本科院校,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地处长沙市岳麓区,与长沙西湖文化公园、梅溪湖国际新城毗邻而居,雷锋校区位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街道。学校是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建设高校,是“大数据国家标准优秀试点单位”、教育部“教育电子政务试点工程单位”(全国四所试点高校之一)、“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和“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源于1933年创办的“厚生会计讲习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20年7月,学校调入湖南省本科一批录取;2021年8月,获评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设有15个二级院所、46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应用特色学科。与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培养研究生。
学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强化通识教育,夯实专业基础教育,优化专业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劳动教育,突出财经特色。近五年,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等,获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6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励393项,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7项、省级137项,孵化创业项目45个,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51篇。
学校始终秉承“正德厚生,经世济用”之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尤其是湖南的财政、会计、金融等领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对外交流日益广泛,已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41所知名院校和教育机构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广州理工学院创建于2000年。2006年成为独立学院、开展本科教育。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学校是广东省民办高校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和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广东省教育厅民办高校年检优秀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现有广州市白云区帽峰山麓、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麓、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3个校区。
转设以来,学校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连续二年被评为广东省民办高校年检“优秀”,省委教育工委党委书记述职考核连续两年被评为“好”,连续两年被市公安局评为“广州市内保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被广东省委教育工委评为“好”。接受广东省教育厅法治工作测评,广州地区第五批广东省“绿色学校”建设通过验收,省级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教育发展方向)连续二年获一等评价等次,2023年2月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作《依法治校规范办学 内涵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发言。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工科特色鲜明,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致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设有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信息与光电工程学院、现代航空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5个(其中工科专业23个),产业学院3个,全日制在校学生30000多人。专任教师14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博士近500人。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实施大部制管理,积极实施“三全育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良好。近五年,毕业生最终去向落实率连续保持在97%以上,稳居全省高位。累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5万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广东白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0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整改验收。学校面向广东、湖南、湖北、广西、四川、浙江、江西、福建、海南、江苏、贵州、安徽、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招生。
学校有西、北两个校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52个本科专业;建立了以工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1门省级一流课程;有1个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有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有13个省(校)级科学研究平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践行“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和“敦品励学、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白云精神,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连续12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2013年成为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并成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2014年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5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年列入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2018年,学校的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董事长谢可滔荣膺“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人物”;广东白云学院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2020年,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在校友会中国各城市群最好大学排名中,广东白云学院位列粤港澳大湾区最好大学(民办)排行榜第一名。
原全国人大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赞誉学校是“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全国政协主席、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赞学校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前身为上犹、南康、大余、崇义四县联办的县财会班;2004年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被省教育厅评达标中职学校;2018年被省教育厅批准设置为普通中专,是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第一批成员单位。
上犹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条件和办学条件
建立完善了数控模具、汽修、会计、学前教育、油画、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装备了报告厅、智慧教室、计算机房、电钢琴房、钢琴室、音乐教室、数控仿真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发动机拆装室、反邪教与禁毒基地等功能室。
上犹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12年由广东宏图设计院按国家中职示范校标准设计,在黄埠镇新建了上犹职业中专,学校于2015年9月实现整体搬迁,新校园总投资1.23亿元,占地面积180亩,校舍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目前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均已建成使用,校门、围墙、道路、路灯、排水排污、广场、花圃、绿化等基础设施与办学条件已基本完善,教学设备及专业实训装备总值已达1238万元。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 1946 年,1960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 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 22 所大学之一,1995 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 工程”审批,2001 年被列入“985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 2017 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00 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 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 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 52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 13 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 140 个,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61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48 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 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33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4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44 个;有一级学 科国家重点学科 4 个(覆盖 17 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5 个,国家重点(培育) 学科 4 个。18 个学科(领域)的 ESI 排名进入全球前 1%,其中 2 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 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 6506 人,其中教授 2357 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 院士 11 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7 人,外聘杰出教授 50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 组成员 20 人,“万人计划”入选者 6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6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专家 30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38 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49 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入选专家 152 人。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6 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4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 地 6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1 个(其中包含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 心 5 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1 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4 个,教育部野外 科学观测研究站 1 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 23 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 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
南昌师范学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为江西教育学院,是江西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最早的本科院校之一,我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为我院校名题词。学院现设有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音乐舞蹈学院、美术系、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教学单位。我校现有31个本、专科专业,2018年共有2345名毕业生,其中本科884人,专科1461人(师范类共计毕业生1366名)。
学校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办学任务,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立足江西,面向基层,发挥学校教师教育的传统优势,坚持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相贯通,着力打造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其他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师范性培训基地,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研究基地,把学校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位于省管、校地共建的具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留学生招生资格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学校有20个教学学院,5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员工4324人,其中高级职称963人,博士475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27000余人。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78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省级以上育人平台49个。学校201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
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致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多次报道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校、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等。2022年,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性行业性常设市场”。
邵阳学院作为邵阳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近年来深入推进产学研开放融合,立足邵阳,服务社会,深入实施“双百工程”,组织100名专家、教授、博士,对接服务邵阳100家企业、行业或组织。组建了6大产业学院,2022年开展产学研合作157项目、创专利201件、经济效益达2790多万元。豆制品研究成果被央视科教频道专题报道,“邵阳红”创新团队获“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周边、辐射全国,以工学为主体、以师范和医学为两翼、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创新实践能力较强、潜心服务基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力争到2035年,形成博士-硕士-本科的办学层次,基本建成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陆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5年4月,是汕尾市省级重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位于陆河县教育园区,占地300多亩,在校生2600多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完备。学校秉承“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践行“博学笃行,立志成才”的校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现开设有幼儿保育、建筑装饰技术、会计事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平面设计、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工艺美术、汽车运用与维修和音乐表演等10个专业。其中,建筑装饰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为汕尾市重点专业,建筑装饰和电子商务专业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专业为汕尾市重点建设专业。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茂名市第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由广东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003.79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信息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工程系、人文与传媒系、人文与传媒系、成人教育部、中专部等9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通讯、社会工作等41个专业(共59个专业方向)。专业结构和布局与广东省和茂名市经济增长点的需求相匹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学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对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先后与深圳地铁、宝钢钢铁、中兴通讯、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中石化、中科炼化、巴斯夫化工、富士康C次集团、中广核集团、万豪国际等多家知名企业或世界500强企业下属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协议,设立订单班、冠名班、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88个,与企业合办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7个。
学校秉持“修德 强技 求实 创新”校训,确立“价值观+知识+技能+创新”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精准育人、精准校企合作,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先后为社会输送了约4.5万名毕业生。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据中国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麦可思研究院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的第三方数据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我校毕业生整体就业率、毕业半年后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平均值。
学校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机遇,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走特色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粤东西北一流高职院校。
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座落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分院地处市区繁荣地带,前倚潮州风景名胜西湖山,后连韩江两岸交通枢纽金山大桥,环境宜人,生活便利。分院前身为“潮州市师范学校”,是广东省一所历史悠久的中等师范学校,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并入韩山师范学院作为二级学院,成为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全日制师范专科院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勤劳、朴实、严谨、奋进”的优良校风,为南粤地区输送大批优质人才。
在多年的师范教育中,我院两代师风一起抓,拥有一支师风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的师队伍。在150多名教职员工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人数的75%,学院长期聘请本科院校的授、副教授和具有基础教育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充实师资力量,担任主干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共设学前教育系、小学教育系等2个教学系,开设学前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师范类专业及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动漫设计等非师范类专业,面向全省招生。招生类型有普通高考和3+技能证书等形式。除全日制教育外,我院还承担着潮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是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基地。目前潮州市多所省市一级小学、幼儿园成为我院教育实践基地。我院还被授予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我院的潮汕文化教育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标准基地”,定期开展潮文化教科研活动。学前教育是我院办学规模最大的品牌专业,开办了“卓师班”“技能特训班”,不断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
我院地处潮州西湖山麓,沐浴着湖山灵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规划合理,设施齐全,是理想的育人场所。我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办学质量。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课内有系统性的实践课程,课外有完整的基本功训练方案。此外,我院定期邀请校内外名师、潮文化知名学者、“非遗”传承人开设讲座,还通过学生社团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学前教育技能大赛、普通话大赛、演讲辩论、话剧表演、英语晚会、书画展览、课件制作、到乡村义教等活动。我院学生参加广东省各专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多次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管、法、教、医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拥有丰富的办学层次,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6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入选教育部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45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计算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7个教学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在读研究生共71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58%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6人、省级专家人才179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8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390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56个本科专业对外招生。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0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84项,湖北省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湖北省品牌专业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27个;湖北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2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认证。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湖北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含重点2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5个(含示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湖北省各类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5门。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7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
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6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8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2012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0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50多部;发表SCI论文1100余篇、EI论文1700多篇;获授权专利20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4项,其中国家奖1项、省级一等奖26项。学校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研,与400多家大中型企业有长期合作,科技服务湖北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
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入选EI源刊目录,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近五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优异、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100余项,在“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竞赛等国家级重大竞赛中均获有最高奖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全国第73名。体育赛事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创意集市、省级众创空间,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先后涌现出“全国创业英雄十强人物”“全国创业英雄百强人物”等成功创业典型。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确立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教师国际能力提升工程”及“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居全省高校前列,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13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举办的“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中美4+0双学位模式)是全国唯一专注于培养国际化绿色工业人才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另举办有10余个本、硕、博不同层次的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在校学生1300余人。学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在校国际学生900余名,现有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学校获教育部、国家外专局批准的“细胞调控与分子药物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为湖北省首个获批国家级“111”基地的省属高校。学校同时获批有湖北省“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及“生态环境岩土与河湖生态修复学科引智创新示范基地”。学校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获批全省首个省级国际化发展示范学院,成立有“中英联合超快激光加工研究中心”、“中法岩土力学与混凝土材料联合研究中心”、“中德生物医药中心”等20余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国家科技部授权学校举办有“TEFL in China”外籍教师执业资格培训项目武汉中心。学校还成功申报湖北省地方高校首个“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也是具有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合作资格的高校,师生年均出国交流研修人数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本为本”和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四个回归”,深度对接湖北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创新和社会服务上形成特色,奋力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学院始建于1963年,是全省最早创办的公办技工学校之一。现有潮连、荷塘、北街三个校区,设有先进制造系、汽车工程系、传媒设计系、现代服务系、机电工程系等教学系,开设30多个专业,在校生1万余人,分预备技师部、高级部、中级部、培训部四个教学层次。办学六十年来,学院已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评价鉴定、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
学院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技校、技师学院、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体化教改示范单位、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先后两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学院是广东省“校企双制”示范院校、广东省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通讯和5G)、全国职业院校首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权的焊接培训考试中心、华南地区首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权的工业机器人培训考试中心,是江门地区首家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的职业院校,是江门市中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学院、江门市创业创新学院。学院被誉为江门侨乡工业战线的“黄埔军校”“广东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是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的前身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04年、原广西轻工业学校始建于1956年、原广西南宁化工学校始建于1958年,学校曾三度举办全日制本科教育,办学底蕴丰厚。现有校园总占地面积2000亩,固定资产总值4.8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24000多人,教职工900多人,其中教授(正高)职称43人,副教授及副高职称166人,“双师型”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76.1%,是广西办学历史悠久和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学校。
学校设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二级学院)和1个附属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石油化工、制糖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电力系统、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类别的高职专业53个,其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食品加工技术(制糖技术)被批准立项建设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学校重点服务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建设,主体专业紧密对接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多年来,学校与众多知名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人才供需合作关系,采用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模式向名优企业输送人才,每年举办各种招聘会约150场,推荐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大于3:1,平均初次就业率达93%以上,连续14年高于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学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广西区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就业合作关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黑龙江科技大学经过76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理、工、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工为主、以矿业为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学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应用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15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4492人,其中本科生2291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582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0年处于省内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建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9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其中,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6支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建校于1976年,是全国首家以“电子商务”命名的公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系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试点单位”、全国总工会“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战略合作伙伴、广东省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广东省电子商务师训练基地。
学院占地面积150多亩,现有在校学生7500人,教职员工350人,拥有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技术能手、全国电商大赛冠军、金牌粤菜厨师、广州市黄埔区电子商务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省级督导、高级职业指导师、省级名班主任等一批德技双馨的教学名师,中高级职称占比68%,一体化教师占71%,建有设施一流、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训室90个,教学设备总值1.22亿元。设电子商务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和机械电子系四个系部,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战略,开设紧贴人才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27个。
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校企共创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工匠精神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青睐。
长春光华学院,原长春大学光华学院,2000年建校。2004年被教育部首批确认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评为吉林省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专业硕士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被评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居同类高校前列,在2022“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名(Ⅱ类)”中位列第12位,稳居“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行列。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设有商学院、管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电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现代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公共体育教研部14个院(部),现有本科专业44个、专科专业8个,分属经、管、工、文、艺、理、教育7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万余人。
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 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9 门,省级“金课”建设项目3个,省级精品课、优秀课30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获批省级课程思政课程建设项目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现有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高等教育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等,共计16个省级科研平台。
南昌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江西省一流大学整体建设高校。
学校地处“英雄城”南昌市,拥有前湖、青山湖、东湖3个校区,其中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264.54亩,校舍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
学校前身江西医学院、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分别溯源于1921年创建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和1958年创建的江西工学院。1993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南昌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与原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2008年10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学校时深情寄语“南昌大学前景无限”。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学校视察,就高校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发表重要讲话,并勉励学校走创新发展之路,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8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2021 年2月,《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 出“举全省之力办好南昌大学,争取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由原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原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整合而成。现有花都、白云两个校区,花都校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28号,白云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高教园区。校园总面积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美,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生活设施齐全,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选择。
新学校传承原两校优良传统,实现强强联合,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学校现设有公共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化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9个教学部门。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有专兼任教师400余人,其中“南粤优秀教师”7名,省级高水平技能型教师6名,高级职称教师75名,“双师型”教师114名,“三金运动员”1人。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与华为、百度、阿里巴巴、碧桂园、广东新华出版集团等7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拥有校内实训室105间,校外实践基地70多个,为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提供良好条件。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成绩突出,品牌效应凸显。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教育部委托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简介”编制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2016版研发单位。学校是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合作建设的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理事单位、全省高职院校首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首批“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
汕头市濠江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濠江区教育局直属管理的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与汕头市礐光职业技术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合署办公。2019年8月搬入广澳新校区,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容纳1500个学生。新校区位于汕头市教育综合园区地带,距离汕头南站14公里、汕头站15公里,是一所以培养中职教育、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主的的综合性公立学校,是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汕头分教处、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广东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汕头市德育先进单位、粤东学前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汕头市濠江区就业见习基地、濠江区文明校园。
学校采取“就业教育与升学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面向社会、企业、学生设置专业,开设司警类专业3个(法律事务、安全保卫服务和应急救援技术)、服务类专业5个(航空服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安检方向)、直播电商服务、幼儿保育和中餐烹饪)、应用类专业4个(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与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肇庆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设立中高职贯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试点班(即全日制中职三年和大专二年连读),开设司法警务、安全防范技术、空中乘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跨境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对接大专专业,形成了“直升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的专业发展格局。
我校是汕头市科技应用职业技术学校,汕头市教育局直属中专学校。成立于2022年6月28日,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励学、创新 、尚德、诚信”的校训,以学校特有的专注、敬业、创新、高效等优势,办好一所家长放心、学生专心、企业称心的高质量、高升学率的具有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中专学校。
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工业设计类:服装设计与工艺、艺术设计与制作;信息工程类: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现代商贸类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教育服务类 : 幼儿保育、中西面点。
长春工业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长春工大”或“长工大”,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设有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其中北湖校区分为西区和东区),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675人,在籍学生22966人,其中本科生16416人,专科生2999人,硕士研究生3356人,博士研究生170人,留学生25人。
学校创建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属公办国家重点学校、中德职教合作试点学校,拥有普通中专、高级技工、成人高等教育等办学层次主要面向社会和企业生产一线培养输送中、高级技术人才。
学校由南昌校区和进贤校区组成,南昌校区位于京山南路23号,进贤校区地处南昌市郊浙赣铁路线、320国道旁的进贤县城中心,占地100余亩,总资产近1.13亿,办学规模3000余人。学校依托国土资源部行业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一流的教学设施和一流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02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83人,既懂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习的“双师型”老师51人。学校设有图书馆、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体育运动场等活动场所。校园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管理严谨有序,教风学风优良,多次被评为省级、市级文明先进单位。
学校秉乘“以德树人,以技立业”的办学宗旨,倡导“学会做人,学好技能”的校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依托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思路。在注重品德教育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技能训练为灵魂的教学,做到教学为能力服务,能力为就业服务,专业设置与市场相适应,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复合型、实用型的才,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我校办学的基本特色。特别是那种治学严谨、爱生如子、充满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普遍赞誉。学校历来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与几十家大中型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完善了毕业生就业网络。真正做到办学和市场对接,教育与岗位工作过程零接轨,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好互动和共同发展。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云南省公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是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冶金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云南省特色高职院校、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64年成立昆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工学校, 2002年,组建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474.82亩,建筑面积38.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96亿元,馆藏图书78.1万册;学校下设6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58个专科专业;有职工779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10723人。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吉首大学创办于1958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是湖南省属综合性大学,也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是国家民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优秀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普通高校。2018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湖南等省市按一本批次录取招生。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有教学学院21个,一级学科41个,本科专业78个,覆盖了12大学科门类。有省重点学科5个(其中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1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硕士点13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2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共30余个。
学校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万余人,其中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生共2万人。办学60余年来,共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毕业生30万余名。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3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由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举办、建设和管理,自治区教育厅业务指导,是全国第三所安全类高职院校。从2016年4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9月开门办学,学校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征地、机构设立和一期工程建设,创造了南宁教育园区第一个入园、第一个签订协议、第一个开工建设等“五个第一”,创造了广西高校建设的最快速度,成为南宁教育园区乃至全区高职院校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学校地处南宁教育园区,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10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8.77万平方米,已基本建成9栋学生宿舍、7栋教学实训综合楼、1栋实训厂房、3栋教师单身公寓、1栋学生食堂、1栋体育馆、1栋图书馆、1栋大学生创业大楼、运动场等共计24个单体,主体功能建筑约27万㎡,基本建成教学、运动、实训、住宿、行政等五个功能区,具备18000名在校生规模的办学能力。
学校明确“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以“服务应急管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惜时笃学,厚德重行”的校训,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中先进的、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和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适应应急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突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共有28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党政管理机构8个、按章程和有关规定设置的机构3个、教学教辅机构13个、相对独立部门4个。其中,教学机构分别为安全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安全系、建筑与测绘安全系、机械与电气工程系、交通运输系、公共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学校现有教师55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7人,“双师型”教师21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具有境外留学经历19人。同时聘请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华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财经学院等在专业领域享有较高声望的区内外大学24名专家、教授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学科带头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培训、职教发达地区骨干教师培训、德国创新项目教学法专题培训、信息化教学媒体制作专项培训、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等提升能力活动。
西安交通大学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2017 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A 类建设高校,2022 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8 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教育、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下设有32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和3所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545人次,获评国家级各类创新团队51个,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1名。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2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其他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基地195个。
学校建立了思政引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五位一体”育人模式,建立“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培养新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每年约有5300名本科、5700名硕士、1400名博士毕业。
学校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创建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30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办学规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21个教学机构,开设本科招生专业30个,其中7个国家特色专业,16个广东省特色专业,6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本科生14100人,研究生7692人,留学生1012人。
人才培养:学校是国家13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独立医科院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试点高校。“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与世界21个国家和地区的63所知名高校、医疗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先后涌现出侯凡凡、夏照帆等多名两院院士。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医学通过率最高排名全国第4,中医学3次排名全国第1。2017年本科生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8项,其中连续五届获创业计划大赛(“小挑”)国赛金奖7项;获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挑战杯”系列竞赛成绩多年来稳居全国医药类高校前两位。2015年以来,先后有2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6人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或提名。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培育单位。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中央电教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广东省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绿色校园、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学校总占地面积1300多亩,现有广州从化和清远佛冈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67.76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源总计159.28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现有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学校的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全国首批数智化标杆实训基地。学校目前设有11个二级学院,开设61个招生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有教职工13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教师9人、省级荣誉称号教师20人;省级教学团队7个、科研创新团队6个。
学校坚持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质量发展。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2个,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5个。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主持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1项;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5部。现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品牌(重点)专业6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4个。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江西省新余市,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8.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94.33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
学校现有10个二级学院(部):新能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设计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健康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实训教学部。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
学校现有专业40个,构建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经济管理、建筑设计、学前教育和健康护理等七个专业群,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光伏产业各门类专业为特色优势,以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室内设计、储能材料技术、护理、学前教育等一系列专业并重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其中以光伏材料工程、光伏工程技术为主导的专业10个,以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智能制造技术为主导的专业5个,以建筑工程与工业设计为主导的专业3个,以经济管理为主导的专业9个,以护理学院为主导的专业1个。 “光伏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评定为为省级骨干专业。光伏工程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两个专业群被遴选为江西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祖国西南工业重镇广西柳州市,是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院校。
学校现有社湾校区和官塘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1110亩,固定资产总值约10亿元。现有全日制高职生1.6万余人;教职工约1000人。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财经与物流管理学院、贸易与旅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学校开设有59个专业。现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6个,“创新行动计划”国家骨干专业6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
学校每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超过3万人次。主动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举办多届“柳工班”、“柳钢班”、“宝钢班”、“福达班”等订单班。
学校深化国际化办学,与英国、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合作。与沙特卡坦尼集团、柳工集团共建沙特卡坦尼学院,以“中国标准”培养国际工匠,成为全国工程机械专业领域首个实现标准及资源国际有偿输出的高职院校。
学校积极开展双主体办学。与企业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华育中航学院、恒企管理会计学院、百捷互联网学院和尚云客软件工程学院,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学校坚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先后成立“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建成“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柳职院—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
学校率先引进美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率先制定职教版的卓越绩效质量评价标准,获评2019年度第六届柳州市市长质量奖。
学校连续22年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突出)单位”,毕业半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培养出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丘柳滨,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获得者袁茵,全国优秀教师甘达淅等一大批典型的优秀毕业生,他们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贡献着柳职学子的智慧,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校诚邀社会各界与我校在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技术研发、实训基地共建、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东北师范大学(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东北师大,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与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承办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入选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于1946年建校,原名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1953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58年划归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重新划归教育部,复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2020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东北师范大学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占地面积约5512.16亩;全日制在校学生59800余人;专任教师1558人;设有研究生院和29个学院(部),98个本科专业,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百色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中华经典诵读试点单位。
百色学院前身是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田西师范学校;1950年,合并组建成百色师范。1958年,广西成立百色专科学校;1983年5月10日,在百色地区师范的基础上建立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获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百色学院。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833.22亩,分东合、澄碧两个校区,占地2745亩的百东校区即将兴建。有建筑面积47.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8亿元;馆藏图书约130.58万册,电子图书近198.8万册;有21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25个专科(高职)专业;学校有教职工1688人,各类学生24214人,其中全日制学生23550人。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成为广东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旗帜。
目前学校已获批成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文学、艺术与工学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发展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交叉的工科、商科和社会短缺的医科(医技类);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养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通过“强基础、聚特色和显品牌”,努力将学校建成管理体制完善、文化特色鲜明、位居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大学。
哈尔滨石油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03年创办于大庆,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华瑞学院,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哈尔滨石油学院。2020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坐落于国家级哈尔滨新区,占地总面积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万余人。设有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数理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工程训练部等13个教学部门。开设有34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经、文、管、艺、教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石油工程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为黑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96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十五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肇庆市。学校占地面积1283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学校拥有星湖和大旺两个校区,星湖校区坐落在肇庆七星岩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大旺校区坐落在肇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校园建筑中西合璧、优美典雅、错落有致、气势恢宏,被誉为全国最美民办大学之一。
办学25年来,学校秉承“重知识、更重能力、尤重品德”校训,坚持“海纳百川、坚韧执着”的办学精神,不断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被中央教科所、广东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人民满意的民办大学” “广东省十佳民办高校”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学科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形成了以工、管双轮驱动,工、管、经、文、艺、教育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建有计算机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政法学院、健康与家政管理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17个本科专业、53个专科专业。建有计算机信息、建筑工程等6个专业群和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筑、财经商贸、艺术创意等五大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80多个,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财政资助专业7个、省级大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决策咨询基地1个,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
目前,学校正全力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大旺校区“领航计划”、创新强校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争当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的排头兵,朝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奋斗目标不断迈进。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是2009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的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综合社区试点单位。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坚持“创百年名校,育华夏英才”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励志、博学、创新”校训精神,踔厉奋发、开拓进取。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主旨,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全面提高治理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形成“德育引领、能力为重、素质为要、商智为赋”的学校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特色,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努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
学校现有广州校区和江门校区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200亩,建筑面积约4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财会金融、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酒店管理、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健康医学、国际教育、继续教育10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中心2个教学部。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高职教育方针,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凸显特色”的专业建设思想,不断加强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了财经商贸类为主体,以信息工程、智能工程、教育艺术、医药健康为四翼的“一体四翼”专业发展格局,现共有62个招生专业。学校全日制专科在校生22000多人,学校拥有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现有南粤优秀教师10人,已基本建成一支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业务精干、师德高尚、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能够确保学校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办学实力、科学的培养方案、良好的培养质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经过十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全国民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创新奖、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高等院校、全国特色民办先进集体、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广东省最受高中生关注高职院校、广东省最具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广东省红十字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当代优秀民办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平安校园、广州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广州市院校就业创业e站等荣誉。
常年获誉“中国最美校园”,坐落于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故里,拥有高科技设施的现代化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前身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始建于1998年,是河南省首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可以实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合作项目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首批被中国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合格的高校。2018 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代码为 4141014654。
学科建设——优化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学校坚持专业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办学路径,加快高水平民办应用型大学建设进程。学校现有在校生33000 余人,教职员工 2000 余人,外教与学生数量之比居全国前列。现设有 18 个学院、46 个本科专业、30 个专升本专业、20 个专科专业,1 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堪萨斯国际学院),7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工学、文学为主干,管、工、文、经、艺、教、法、理、医等九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其中,学校与美国堪萨斯州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护理学6 个专业的本科双学位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办音乐表演专业 1 个本科双学位项目。
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 个,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 9 个,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 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4 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 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5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 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1 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7 门,省级一流课程 5 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立项建设项目 1 个,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 6 门。
南昌交通学院(原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目前,学校以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专科教育,并与华东交通大学在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会计、翻译五个专业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2020年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转设更名为南昌交通学院,是江西省首批成功转设的高校之一。
学科专业:学校设有南昌黄家湖校区和靖安墨轩湖校区,占地2800余亩。现有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文法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等十院一部。开设了42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专业,涉及工、管、经、法、文、艺、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并且在交通类、智能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形成一定优势。
升学就业:学校依托铁路系统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和江西省浙江总商会的丰富企业资源(在赣企业6万多家,上规模企业1万多家, 亿元企业1千多家),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位于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考研(含出国留学)、参军入伍、录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上市大型企业等 人数逐年增加。
韶关市育威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2006年,是直属韶关市教育局管理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实用型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在校学生2800人,教职工162人。办学18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位于韶关市莞韶高新产业园区,距高铁站、京珠高速、广乐高速各约10分钟路程。学校周边企事业单位林立,职园同域,校企共生,为产教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校内环境优雅,设施一流,布局合理,人文氛围浓郁,建筑气势恢弘。配备了先进的数控加工、3D打印技术、美发与形象设计、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等专业实训室,为文化艺术类专业专设了舞蹈室、钢琴室、美术室。图书室、室内体育馆和运动场一应倶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齐全。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不断深化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开创出多元化特色教育发展之路。2017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学校荣获“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奖。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江门市,校园环境优美、设施良好,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84亩,校舍建筑面积55.6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34.17万平方米,建有50多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设立智能系统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学生协同创新孵化中心、广东省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基地、众创空间等实践基地,教学设施齐备,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1.6亿元。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医学院、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开设了50个招生专业,组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6个专业群,大数据与会计、软件技术专业入选广东省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群、大数据专业群立项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形成了工、经、管、文、医、艺术传媒、大交通等全面发展的学科布局。
学校积极引入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以产、学、研、孵为目标,探索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电子芯片产业为核心,融人才培养、研发、产业孵化、市场营销、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科技创新园区。2020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大学科技园。
汕头中医药技工学校是2007年1月经原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一类技工学校(批准文号:粤劳社函[2007]14号),也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中医药技校。学校设置中药、药物制剂、中药营养保健、医药物流、药品营销、康复保健、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健康服务与管理、茶艺九个专业,办学22年来培养中医药中、高级人才1万5千多名。
学校拥有教师71人,其中“一体化”教师49人,研究生学历9人,医药相关中级以上职称34人。2018年完成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一项、副主编国家级教材3本;多名教师论文获国家、省、市奖励,多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称号。
学校自2003年开展职业培训以来,率先在汕头市开设公共营养师、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护理员、育婴员、保育师等家政服务相关工种培训,13年至20年共培训持证人员14933名,2013年获省残联“国家级残疾职业人培训基地”,2015年底荣获“广东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荣誉,为汕头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等级化、规范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20年获“汕头市科普教育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根据学校招生办近三年的招生数据显示,学生生源地主要分布汕头、揭阳、潮州等地区,占在校生人数的73%,这其中与潮汕地区老百姓对中医中药的喜好有很大关系。剩余27%主要来源于福建、江西、河南、四川等省份。
学校力求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拟与企业开展顶岗实习生招聘、冠名办班、订单培养、院校教师实践、企业员工培训、短期工或寒暑假工、企业新型学徒制等的合作。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江门西江之滨,占地面积1100多亩,现有教职工78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是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2022年度全国品牌影响力高职院校”(全省仅7所高职入选)。学校以“厚德、尚能、笃学、致用”为校训,秉承“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办学理念,2018年成为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20年跻身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150强,2022年入选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单位,2023年7个专业上榜GDI智库高职专科A档专业(列全国第199位、全省第13位)。
学校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装备学院、材料与食品学院、人文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共45个专业,其中6个专业与本科院校开展专本贯通培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省级重点(品牌)专业9个,在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获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奖1项。建有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9个,其中国家级6个。
学校教学团队专兼结合,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14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78.5%,拥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有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博士工作站,等等。
学校极力构建“政校会园企+侨”协同联动长效机制。与台山市共建新宁学院,与市政协共建江门市政协委员学院。牵头组建的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江门市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社会团体。与江门国家高新区、江门市火炬创业园、新会智能制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等产业园区深度合作;与澳门旅游学院合作成立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与中石化、华为、联通、海目星等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学院;建成广东省首个华为 5G 移动通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与中车、海信、德昌电机等头部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人才培养。学校入选“教育部信息化支撑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项目”首批共同体成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认定为工信部产教融合型试点专业。已形成具有鲜明“侨”特色的“二引入三服务”(引入侨乡优秀文化,引入华侨资源办学;服务地方政府、侨资企业、华侨华人)体系。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1122NM”计划,积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有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1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学校与市侨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侨情咨询研究院,助力“侨都赋能”工程,为地方提供强有力的侨务智力支撑。
学校致力匠心育人,学生德技兼修。构建别具江职特色的“12209”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入选“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示范基地”。近年来,江职学子囊括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430多项,是全省近十三年来唯一一所连续七届捧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职院校。学校已累计培养各类毕业生10余万人,被广誉为“江门市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创业率等指标均列全省高职院校前茅,是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青海大学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宁。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农、医、管、经、理、法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占地3000余亩,面向全球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5871人,其中研究生5003人、本专科生20868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429人(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244人,附属医院3185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博士700人;目前,有正高305人(其中二级教授20人),副高6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0人。
2004年学校成为青海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学校;2008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2年入选全国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高校行列;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百所创新创业示范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19年澜湄青创赛系列活动进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2021年获批水利工程、草学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数量名列全国高校第三;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147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生态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现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省内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涉及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8个;有交叉学科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涉及96个专业领域;有本科专业69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综合改革项目、名师工作室等57个;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头实验室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部级实验室20个,省级实验室51个;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有部省合建盐湖化工、生态农牧大型系列研究设施。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科研项目3248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科研经费总计达21亿元,鉴定科研成果100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全国争先创优奖3项,省部级及以上奖119项、青海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3人次。
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三江源生态保护、高原农牧业、高原医学、藏医药学、盐湖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青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原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经济、管理、文学、理学、艺术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应用型学校。2006年由广州云峰企业、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创办,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系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积极推进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立项科研平台3个。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并在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竞赛中屡创佳绩。2018年至今,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共获得国际性赛事奖项105项、国家级424项、省级941项。
18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5.2万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就业竞争力院校”“全国学生最信赖的十佳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等殊荣。在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居中国民办大学理工类第七位,是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22年1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哈尔滨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肇始于1929年创办的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1947年更名为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后经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1—1956年)、哈尔滨师范学院(1956—1980年)等重要发展时期,1980年定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践行“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凸显思政引领和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批1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4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学校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哈尔滨市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余元。建有以校史馆、文博馆为核心的四馆一体的展览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1200余万册,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学校设有25个学院,80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一批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和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学校具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体系,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学科排名前1%,并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500强。在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遴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6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世界史、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4个学科入选培育学科(基础学科),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培育学科(急需空白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由哈工大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是哈工大的一个校区,是广东省、深圳市的一所大学。哈工大(深圳)以全日制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为主、非全日制教育为辅,是首所进驻深圳招收本科生的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哈工大(深圳)的前身是始建于2002年的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中国九校联盟(C9)成员,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哈工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精神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
哈工大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宜春学院地处赣西中心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宜春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宜春大学。2000年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宜春医学专科学校、宜春农业专科学校、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合并升格为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现有本部校区、北校区和新校区三个校区,占地近2000亩,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其中2024届本科毕业生5028人。
现有19个教学院,10大学科门类、64个本科专业。有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教育部“新农科”项目2项、“新工科”项目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英雄桥畔,是省教育厅直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1984年与江西省机械技工学校合署办学,2000年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02年升格举办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现有下罗、赣江新区、青云谱、梅岭四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锂电科技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教学部以及1个矿山机械研究所。开设专业52个,其中,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优势特色专业3个,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建设与区域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智能控制、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6大专业群,支撑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行业导师860余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年)培养对象、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省教学名师、省技术能手、省赣鄱工匠等各类人才80余人。建有“王伟雄模具钳工大师工作室”“董理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胡丹丹移动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柳荣华数控车工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省市级大师工作室9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3部教材入选“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学校“智能制造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江门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前身是江门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和江门市财贸中等专业学校合并后的江门市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11年经江门市政府批准重组建立,由江门市教育局领导,江门开放大学(原江门电大)直接管理的市属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是:全日制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等。
学校校训: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了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以“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校训,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精神再现,又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适合于竞争、发展的时代精神体现。
学校办学理念:“以知识育人、以技能养人,以教育强人、以制度立人”作为学校办学理念。以知识育人、以技能养人反映的是中职教育的职责和特点,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蓝领人才为己任;以教育强人、以制度立人反映的学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树人先立志的思想观念。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启动并完成内部机构改革,设置了党政办公室、招生合作部、教务教学部、学生管理部和资源保障部五个职能部门,理工专业部、文经专业部和综合专业部三个业务部门。
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意向有:顶岗实习、跟岗实习、认识实习、共同开发课程共享师资、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冠名班、订单培养班等。
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1996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4月被国家教育部、人社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第三批立项建设学校, 2016年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学校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教学设备先进、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各类实训场室60多个,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校外实训基地60多个。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200多人,现有学生3000多人。
学校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开设有学前教育、汽车维修、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平面设计等10多个专业,现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1个、省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中职课改实验专业2个。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学校已发展成为立足阳江、面向全省,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及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基地,是粤西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单位。已为珠三角和阳江地区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职业道德好,业务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连续三年98.5%以上。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创办于1964年,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培养外语和外经贸应用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商务部共建院校,全国首批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优质省级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示范校、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单位,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市“文明单位”,“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连续两年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教师团队素质优秀。学院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副高以上149人,博士30人,外籍专任教师16人,留学归国教师50余人,硕士学历(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5%。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模范教师、百千万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各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
办学特色鲜明突出。学院突出“外”字办学特色,设有英、日、德、韩、法、阿、西、葡、俄、意、波斯等11个语种,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7种,涵盖90%以上国家,是全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公办高职院校。现有专业47个,在校生达15000多人,其中涉外专业26个,占全院学生总数近70%。建立了“外语+”专业特色教学体系,形成了“外语+电子商务”、“外语+工程管理”、“外语+旅游”、“外语+会计”等特色专业群。
江西工程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院校,坐落在新型工业城市——江西省新余市。江西工程学院始创于1993,1992年经江西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全日制综合性高等院校,1997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高等教育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2001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晋升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并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招生计划的普通高校。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校园占地面积206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校产达9亿元。学院目前设置20个本科专业,5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000多人,现在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5000多人,2018届应届毕业生5000多人,2019届本专科毕业生3500多人。学院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名列全省高校前茅,培养的毕业生享誉全国,创造了教育领域的“新余现象,江工效应”。江西工程学院建校以来,始终秉承应用技术型的教育理念,紧随时代脉搏,强化内涵发展,深度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国际交流” 等开放式办学模式,热诚欢迎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来校洽谈校企合作事宜。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锚定“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两个目标,努力建设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大学,朝着“百年名校”江财梦奋力迈进。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物联网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现实(VR)现代产业学院共17个教学学院,国际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共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评A-等级(全国前10%),工商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20%),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获评B等级(全国前30%),公共管理获评B-等级(全国前40%);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入选“江西省一流建设学科”。
通过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长期以来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位于江西高校前列。全日制本科生2.5万人,各类研究生6千余人。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多数校友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近三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广西首府南宁,是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是广西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2.13万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7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32亿元,馆藏文献总量870万册(含学院资料室)。学科门类齐全,哲、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1大门类,2020年招生本科专业67个,其中37个专业按15个大类招生。下设2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7704人、全日制研究生11049人、留学生及港澳台生2267人。现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2个“部区合建”一流学科群,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广西一流学科,2个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3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20个广西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广西重大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良种培育中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目标任务,按照建校“百年目标、三步实施、五个一流、六条方略”的规划思路,努力培养新时代有社会责任、有法治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五有”领军型人才,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东理工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地处珠三角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肇庆市,校园总占地面积1520.62亩,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授予荣誉,主要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十年被授予“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称号。
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工科为特色,工、经、管、文、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和教学——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与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研究院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坚定不移地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投入,2014年以来,投入实验室、实训室建设经费达到17000万元。建成了一批成系统、装备先进、与工程实际接轨的实验实训室,为探索应用科研、教研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将继续秉承“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坚持崇尚科学,打造品牌,注重内涵,服务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政府创办的华侨学府,是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共建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优化,有专任教师2743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7人,长江学者(含特聘教授、青年长江)16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1人,“珠江学者”51人,教授887人,副教授1063人,博士生导师1015人,硕士生导师1944人。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学生42228人,其中本科生28257人,研究生13971人,来自11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校华侨、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12808人。
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1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14个。学校的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 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
新时代全体暨南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及暨南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湖南省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主要依托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依托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和湖南“走出去”战略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撑。一、学校基本情况1.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1954年创建的由湖南省粮食局主管的湖南省粮食学校和1978年创建的由国家外经贸委主管的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2003年两校合并升格组建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由省商务厅主管,2010年经省政府同意更名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办学近70年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近10万人。2.办学规模学校于2012年整体搬迁至长沙市望城区丁字湾街道,占地面积706亩,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文体中心、食堂、学生公寓等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0,500人;现有教职员工512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222人。
学校对接湖南商务和外向型经济产业,构建了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旅游、国际财经4个特色专业群,设立了国际商务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会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旅游学院、艺术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开办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空中乘务、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室内艺术设计等30多个专业。4.办学成绩学校是首批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全国外经贸行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基地、湖南省高职“双一流”项目建设高校。先后立项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教建设项目50余个;2018年,学校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旅游等3个专业群立项为湖南省高职院校“双一流”特色建设专业群。2020年,学校牵头组建的湖南国际经贸职教集团获评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同年11月,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学校牵头组建了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由原化学工程系(1978年4月创建)更名创建。自197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人才7000余人,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450余人。现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下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材料化学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基础化学教学部(实验中心)。
学院现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07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08工学)、化学和市政工程四个学术学位硕士点,以及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两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江西省“双一流”高峰优势学科,学科评估为优秀,同时也是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中排名32名,已是连续第二年位列百分段位20%。
学院拥有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高水平及重点实验室,获批“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西省重金属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实验室”和“江西省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重点科研平台、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科技创新平台。
学院共有125人,其中专职教师10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1人)比例达56%,博士学位教师(82人)比例达75%,硕导83人,博导7人。学院目前共拥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工程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全球高被引和中国高被引学者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井冈学者2人、省“555”赣鄱英才人选5人、省双千计划入选者9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百千万工程人才人选12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省创新驱动“5511”工程项目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4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3人,以及其他国家和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
近十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开发、技术服务项目200余项,科技到款经费2亿余元,获批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
近十年来,获江西省首个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科技奖5项和省部级奖40余项;发表SCI论文6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55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600余项,成果转化20余项,为企业创造利税40亿以上。
近十年来,本科生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和表彰20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并实现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零”的突破,多次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二、三等奖,以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和全国环境友好大赛三等奖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
我校是一所隶属于江西省财政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江西省财务会计学校,1988年升格为江西财经学院九江分院(普通专科),2002年更名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009年被列为首批“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学院被教育部评选为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满意度50强高校”;2013年被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全国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
学校设有会计学院、数字经济学院、财税金融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及思政部、基础部等14个教学部门。开设会计、审计、财务管理、金融、证劵、保险、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报关、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动漫、商务英语等40多个专业。毕业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每年共有5000多学生毕业。
学院地址:江西省九江市青年路96号 邮编:332000
邮箱:zjb8139733@163.com 联系人:符老师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卞成林教授,校长谢尚果教授。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关心和重视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1958年,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人民公园接见我校师生代表;1990年11月,江泽民总书记来学校视察时,称赞说:“这里的环境很美,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2006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越南时,亲切接见了我校在越南讲学、留学的师生代表;2010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学校考察工作,勉励师生要倍加敏于求学、学有所成、锻炼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我校视察调研。朱德、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帕巴拉•格列郎杰、陈毅、阿沛•阿旺晋美、赛福鼎、司马义•艾买提、尉健行、周铁农、李铁映、李兆焯、陈至立、罗豪才、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学校视察。
学校现有相思湖校区、思源湖校区和武鸣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校园建筑面积887298平方米,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312.33万元,图书馆藏书187.8739万册,中文、外文电子期刊3063138种,中文、外文现刊820种,电子图书723.7631万册。现有24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我校现有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共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3个类别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建成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
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是全国公办重点中职学校、广东省示范性中职学校、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1984年由普通高中改办为职业类学校,三十多年办学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为增城当地及周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校国面积367亩,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
学校现开设有国控专业学前教育,广东省重点专业电机电器制造与维修、电子技术应用,广州市重点专业会计事务,优势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锁具制造技术、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商务,特色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幼儿保育、婴幼儿托育、园林技术等19个专业。有实验实训室110多间,在校学生40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激场生命,发展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打造全日制中职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鉴定多元办学的中职名校。学校是广州教育8时代应用实验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教育厅中职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广东省中职教育校长挂职培训基地、国家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紧紧依托新塘商会增江商会、中新商会、广州市经济开发区、增城区经济开发区,先后与北汽集团、广汽集团、LG(中国)、LG(广州)公司、广州数控、广汽菲克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明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广州金邦液态模银技术有限公司、松下电子材料(广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些企业己成为我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同时学校与广州数控、广州金邦、广州明毅等企业签订了单式培养协议,创新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大力推进中高职融通,为学生搭建升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参加高职类“3+技能证书”考试、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中高职三二分段招生等方式进入全日制大学学习深造。近年来,学生的升学意愿越来越高,我校的升学人数逐年上升。目前,学校与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办学。
学校大力发展学生技能,高度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每年的5-6月举行全校性的“技能月”活动。2019年,经市赛选拔,我校有18个项目参加广东省技能竞赛,5个项目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国赛获奖数位列广东省第一,全国第十。
乘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学校正迈开改革创新的步伐,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求真务实,奋发进取,阔步向前!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由于近些年医疗设备人才贮备较少,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创办:智能医疗装备技术、医疗器械经营与服务专业,打造现代化医疗设备相关人才(方向包括:医院设备科、放射科、信息科等),涵盖了医疗设备的生产与研发技术、使用操作技术、维护保养技术、医疗设备销售与售后等工作岗位专业知识。
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始建立于1909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校园坐落广州市,土地总面积8261亩,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设有25个学院(部),现有在校生5.1万余人(含留学生),其中本科生3.9万余人,研究生1.2万余人。2023届毕业生12387人,其中本科毕业生9170人,毕业研究生3217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8个。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弘扬“笃学明德、躬行践履”的丁颖精神,坚持“以农为本不能忘,农业特色要弘扬,走向综合有选择”,守正创新、奋勇争先,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勇毅前行。
新会技师学院(江门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87年, 是国家重点公办院校,2019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升格为技师学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的技师学院。学院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广东省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江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9年获团中央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新会技师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 一体化”教师队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48人。设有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和电气、模具、数控加工、工艺美术、电子商务、电子技术、古典家具等多个江门市技能名师工作室。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物流专业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学校坚持以培训就业服务、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为重点,一专多能,讲求实用。师生多次在省市乃至国家级的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新会技师学院拥有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立有篮球队、足球队、动漫、司仪、音乐、街舞、葵艺、棋艺、轮滑、电子科技等45个学生社团。学校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单位,与国内外诸多名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如:中车集团、李锦记集团、海信集团、天健集团、彩艳集团、大光明集团、江裕集团、松下集团、大长江集团、美的集团等。学校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坚持每年在校内举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招聘会,毕业生就业率100%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武汉晴川学院的前身为百年名校武汉大学举办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2016年4月,学校更名为“武汉晴川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近14000人。
【学科专业 特色鲜明】
学校现设会计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北斗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艺术学院、设计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42个本专科专业,涵盖经、管、工、文、艺、教育学6个学科门类。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现有4个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2个“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8个专业获评为湖北省本科高校一流专业,会计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有管理类、计算机类、传媒艺术类等多个应用型专业集群,4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学校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设立北斗学院,开办导航与位置服务、物联网应用等相关专业。
就业创业:学校积极推进就业“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4%,毕业生质量获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每年大批晴川学子被国家事业单位、知名企业录用。近百名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企业资产超千万,部分资产过亿。
考研深造:2010年以来,考研录取率逐步提升,大批晴川学子考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研究生。
学科竞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软件大赛、全国电子商务挑战赛、全国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竞赛中的获奖成绩居同类院校前列。
【对外交流广阔】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通过联合开展“2+2”本科双学位教育、“4+1”“3+1+1”本升硕硕士教育、交流生、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现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入选第二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先后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校现启用明故宫、将军路、天目湖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046亩,建筑面积189.3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收藏316.8万余件印刷型文献、170个中外文数据库,1366万余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现有教职工3715人,其中专任教师2296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613人,博士生导师675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35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28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964人次。现有学生36660人(其中本科生19701人,研究生16138人,学位留学生821人)。
江西工程学校、江西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78年,隶属于江西省地质局,2020年被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审定为国家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一所拥有普通中专、高级技工、成人高等教育服务培训为一体的公办国级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由莲塘校区、青云谱校区、进贤校区三个校区组成,占地面积196亩,全日制在校生5789人,教职员工413人,其中,高级职称40人,中级职称78人。学校开设:地质与测量、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幼儿保育等10多个专业。
东北财经大学是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大学。学校遵循“博学济世”的校训,坚持人才强校、学科引领、质量提升、国际化、特色发展五大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培养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财经人才。我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培养财经管理人才数量最多的学校,毕业生分布在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各类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成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梧州学院位于广西梧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梧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多科性地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广西大学对口支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梧州学院创办于1985年,前身是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3年10月,原梧州市教育学院、原梧州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大学梧州分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在广西大学梧州分校的基础上建立梧州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5月8日正式成立的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有18个专业学院(教学部),涵盖7大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专业34个,占比54.84%。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现拥有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3个市级优势学科;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专业。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坚持“面向产业、服务地方”,以工学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开设34个本科专业;设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及通识教育中心,并成立ICT、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3个产业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发展理念,秉承“知行合一”校训,全面强化“三全育人”,着力构筑产教融合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基础、强能力、能创新、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砥砺跋涉,岁月流金。怀化学院坐落于“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之城——湖南省怀化市,染雪峰山之灵秀,汲?水河之神韵,是祖国“西南明珠”里的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始名为黔阳师范专科学校,1982年原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并入学校,1983年易名怀化师范专科学校,1998年开办本科教育,2000年黔阳师范整体并入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怀化学院,200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2年入选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2023年获批首届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及湖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中心。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高校党建示范校、湖南省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1158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教职工1277人,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26人,博士学位253人。设有职能部门及教辅机构23个,16个学院(部),有在校学生的本科专业48个。有园林、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科学、材料化学、化学、物理学、小学教育、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音乐学、学前教育、商务英语、体育教育、美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风景园林、生物工程、生物制药、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舞蹈学、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历史学等47个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0986人。
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匈牙利、乌克兰、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合作办学与学分互认、科学研究、教师培养交流、学生交流等方面已开展实质性合作。先后招收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等13个国家留学生语言生、学历生100多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应用学科4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1门。
学校已建成16个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空间)4个;建有24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4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学校拥有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怀化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等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民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与质量控制等2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近五年来,教师发表的论文3577篇,其中高质量论文648篇,出版学术专著190部;获授权专利1236项,专利转化163项,分别在全省同类本科院校中排名第2和第1;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77项,国家自科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4项,其中2023年获国家级项目8项,国社科5项,排名全省高校第13名;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教师发表教改论文512篇,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81项,研究成果获省级教学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9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7项、省级一等奖193项,获奖数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列第一方阵;学生参加“互联网+”比赛获国家铜奖12项,省级金奖7项,银奖21项,铜奖31项,获奖总数位居全省高校前5。
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6余万人,其中一大批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或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78级)、著名作家王跃文(81级)、青年歌唱家陈思思(90级)、“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蒋悟真(92级)等优秀人才是其中的代表。
追求卓越,逐梦前行。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学校秉承“怀仁化物、立地仰天”的校训,坚持“建应用型学科、办应用型专业、做应用型研究、育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针,确立“开放发展,快速跨越”的发展目标,立足怀化、服务湖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以实施校企合作为突破,开放办学;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应用科学研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以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做出贡献赢得地位,朝着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正式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是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批准的广州市信息工程专业继续教育基地、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地处天河区,紧邻广州东部战略发展的中心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科学城,交通便利,环境优雅。
学校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立足广州,服务珠三角,面向全省”的办学宗旨,确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最终目标,探索办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努力打造特色。
学校以工科为主,文、经、管、艺术协调发展。下设”专才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自动化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五个分院和“基础部”、“思政部”二部。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互联网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城市轨道交通与运营管理、工程造价等39个专业方向,为珠三角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为培养与国际接轨人才,学校还与新加坡、新西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拉西亚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了继续深造、专升本、专升硕的桥梁。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是国家公办本科高校,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农类综合性职业技术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0000多人,教职工15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410多人,开设本科专业41个,高职专业31个。设有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城乡建设学院、智能装备工程学院、食品药品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8个教学二级学院,2023届共有高职毕业生6372人,2024届共有高职和职业本科毕业生7737人。学校连续18年获得广西教育厅颁发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
学院创办于1974年,是国家公办省属技师学院,现为岳阳市唯一一所集预备技师培 养、技工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社会培训为一体的技师学院。学院下设安装工程 系、机械工程系、自动化与控制工程系、商贸工程系、技师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六 个系所。学院是国家首批重点技工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 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4年,学院荣获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 奖”;2015年,学校被立项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院校建设单位;2018年,学校被国家人社部 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 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有教师26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级工 程师、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97人,聘请艾爱国、罗军、王承 伟等全国技能大师担任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技能首席专家,“双师型”教师达85%以上。
学院重视和加强国际交流,与英国斯卓德学院结为友好学校,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签 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学院开设13个专业,在籍生5000余人,同时面向社会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5600余人 次。
学院与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办有“高等教育函授站”,开设本、专科专业共 10个,为本院学子及广大有志社会青年提供了极佳的第二学历深造机会。学院已与中石 化、中石油、中化集团、中核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长沙远大、中国水电八局、格 力电器集团、美的集团、海信集团、新加坡PEC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人 才供求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是1999年经原吉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由长春工业大学和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一万余人,逐步形成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大学科门类,43个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2024年毕业生专业情况如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器人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制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法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学校欢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采用“人才制定”培养模式,针对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学校本着“对用人单位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服务宗旨,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用人单位选用我校毕业生。
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常德市教育局批准,石门县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92年2月,前身为“石门农民大学”,由石门县老科协创办,原址设在湖南省军区白洋湖农场场部。后四易其址其名,1995年更名为“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8月迁入原石门县供销学校,办学至今。
创建伊始,学校以培养初级中学英语教师为目标。1995年至2008年十多年间为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输送了1203名英语教师,成为大西南地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为当地义务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学校秉承“围绕市场办职校,办好职校为人民”的办学思路,2006年伊始,储备人才培养目标转型。同年秋,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学校终止英语专业招生,招收机械制造类专业学员。自2010年起,学校继续秉承“围绕市场办职校,办好职校为人民”的办学理念,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以模具制造技术和数控应用技术为主导专业,实行订单培养,成果丰硕。近年为富士康旗下的鸿超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江苏昆山优德模具有限公司、深圳海瑞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模具设计制造企业,输送一线技术人才3326名,历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100%。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做出重大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常德市民办教育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被富士康集团授予“鸿超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模具具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被石门县教育局评定为“民办职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单位”,2018年被省市职教督导组评定为“常德市中职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合格单位”。2019年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省市督察,评定为“常德市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合格单位”。同时学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多年来,学校添置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生活设备设施资产达3300多万元,被社会民众誉为湘西北地区培养金凤凰的“银窝窝”、模具技师的大摇篮。
作为石门县唯一一所民办职业中专学校,石门民族职业技术学校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面对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机遇,学校董事会决心抢抓机遇,改善办学条件,苦练内功打造教育品牌。
目前学校在办和已申办专业有模具、数控、民族音乐与舞蹈、电子商务、中医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还有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等共建专业。
热切希望有教育情怀的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为红色老区的山区人民脱贫攻坚出一份力,也为自己打造一个安心之地,帮助他人,成就自己。